邵逸夫畢生心繫祖國教育醫療事業,自1985年開啟內地慈善征程以來,其善舉遍布神州大地。據統計,邵氏基金累計向內地教育領域捐贈逾47.5億港元,興建項目總數達6013個,涵蓋大學、中學、小學、職業技術學校、師範院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等各級教育機構。這些捐建項目包括圖書館、教學樓、科技大樓、體育館、藝術中心及學術交流場所等現代化設施,遍布全國31個省區市,為無數學子照亮求學之路。
相對於「影視大亨」這個頭銜,很多人對邵逸夫的認識更多的是對祖國的教育、醫療等事業的捐助。與許多企業家喜歡捐建知名學府或家鄉學校不同,邵逸夫的捐建遍布各省市、各層級的學校。事實上,大多數逸夫樓建設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至新世紀初,這些今天看上去有些斑駁陳舊的樓房,在中國教育資源還很匱乏的20年前,絕對是一所學校的標誌性建築,更不要說在一些偏遠貧困地區。
獲頒首屆「中華慈善獎」
為表彰邵逸夫的成就,中國科學院於1990年將一顆1964年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在2005年,國家民政部主辦的首屆「中華慈善獎」中,邵逸夫成為首批「中華慈善獎」得獎者之一。而在2007年第三屆的「中華慈善獎」,邵逸夫更獲頒「終身榮譽獎」,是內地對他慈善事業的最高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