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影響成長/專家:居所太窄「築」起心牆

時間:2020-10-02 04:23:30來源:大公報

  圖:劏房的公眾環境骯髒,令兒童對外界產生抗拒,影響社交能力發展

  【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昨天是中秋節,對於居住在狹窄劏房的基層兒童,心願是家裏有活動空間。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全港約有20.7萬人居於劏房內,當中15歲以下的兒童有37487人,佔整體的約18%,他們自幼在劏房內成長,只能在床上做功課和玩耍,身心健康均受到負面影響,兒童心理顧問張嘉霖指三歲以下是成長階段的探索期,若因劏房環境而默認其活動空間狹窄,長遠會影響自信心,阻礙社交和自理能力的發展。

  張嘉霖表示,幼童不願意離開床探索四周環境,內心已默認只有床可自由活動,便形成心牆,這對孩子成長並不健康,他們應對身邊事物充滿好奇,若對人對物不感興趣,漸漸會無膽量去嘗試接觸外界,如地下留給孩子的印象是代表骯髒,日後在戶外集體活動,孩子會因聯想到地下等於骯髒而抗拒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這會影響其社交能力。

  應多帶外出探索世界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去年調查劏房、公屋和私樓住戶的兒童活動空間,發現大部分劏房家長與子女看手機的時間,為其他類型住戶的1.5倍,近六成家長表示沒足夠空間在家與子女進行遊戲,亦有四成劏房戶家長與子女以「家中看手機」作為主要活動,為公屋和私樓住戶的1.5倍。

  張嘉霖說,如果短時間未能改變居住環境,父母亦要想辦法去解決孩子的心結,例如陪孩子到公園玩耍,讓他們活動伸展,探索新事物。現時孩子困於家中多依賴手機解悶,父母可安裝互動教育遊戲如動物圖鑒,孩子會好奇卡通動物如雀仔,父母便可帶他們到香港公園觀鳥,這過程既是親子互動,亦是探索機會。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年初亦發表報告,選出基層兒童2019年十大關注政策,首位依舊是房屋議題,報告就此建議政府應加快增建公屋,放寬分配公屋條件,為正在輪候公屋的兒童家庭提供租金津貼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