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仁愛堂推出先導計劃,引入遊戲式的互動課程,協助認知障礙症長者改善病情\大公報記者謝瑩瑩攝
【大公報訊】記者謝瑩瑩報道:人口老化,認知障礙症患者增加,仁愛堂推出先導計劃,引入遊戲式的互動課程,參與的認知障礙症患者透過玩啤牌、拋接彩色波波等遊戲,鍛煉手腳肌肉能力,擺脫消極情緒,改善病情。有九旬患者本來脾氣暴躁,經常鬧人,參與先導計劃後,在摩天輪時排隊等候半小時也沒發脾氣。
仁愛堂於2017年招募了62名患者,年齡由66至97歲,平均確診3.7年,當中33人是早期認知障礙症,29人是中晚期患者。先導計劃將36人歸入玩樂組,參與八星期「易徑玩樂」計劃,26人是對照組。結果顯示,玩樂組長者的認知能力分值由5.4分增至6.5分,增加兩成,對照組則毫無進步。
玩樂組長者參與每周一節,每節75分鐘的遊戲,利用啤牌、彩色波波、毛公仔等,自訂遊戲規則,玩樂時需手腳並用,改善四肢活動及思考能力;社工在旁協助,遇上長者有爭拗時,介入化解矛盾,讓長者在歡樂及友愛氣氛下,改善情緒問題。
仁愛堂社會服務科發展顧問區結蓮稱,一名92歲婆婆初時見其他組員不守規矩,便大聲喝罵,甚至打人,而且很不耐煩,一節課便去了四次廁所。資深社工分析發現,婆婆受病情影響,不善表達情緒,想維持活動秩序才打鬧別人,經遊戲引導與社工安撫情緒,脾氣改善,其後每節課去廁所次數減少。婆婆的女兒說,上周去玩摩天輪,排隊半小時,平時她會不耐煩離開,但這次沒抱怨或喝罵一句。
區結蓮稱,仁愛堂自2015年至今,培訓了47位員工及62位義工,免費服務逾350位長者。未來將面向全球安老機構銷售課程,以收費形式訓練課程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