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無盡探索:中國的航天、航空及航海」展覽展出嫦娥六號返回艙及降落傘實物。\大公報記者方俊明攝
【大公報訊】記者方俊明澳門報道:9月29日,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中國國家航天局聯合主辦的「無盡探索:中國的航天、航空及航海」展覽在澳門科學館開幕。多項展品首次在澳門亮相,還設「澳門專區」,展示澳門在航天、航海領域成果及與內地合作成就。展覽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動機專家尹澤勇,嫦娥六號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等六位專家將圍繞各自領域開展系列科普講座。展覽將持續至10月12日。
據了解,本次展覽旨在全方位展示中國在航天、航空、航海領域取得的最新成就,激發澳門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科技創新的熱情,助推澳門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攀升。多項展品首次在澳門亮相。嫦娥五號採回的月球正面樣品與嫦娥六號採回的人類首份月球背面樣品,嫦娥六號返回艙及降落傘實物,「20家族」的殲-20、運-20、直-20等飛機模型集中對公眾展示。「山東艦」航空母艦、「愛達.魔都」號大型郵輪、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等被譽為造船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的模型也一同展出。
現場參觀的何先生表示:「我最關注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採集的月壤,這可以說是『國寶級藏品』。」觀眾劉同學說,此次展覽讓他直觀感受到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成就,也了解到更多航天、航海與船舶工業方面的知識。「我平時就關注國家在航空母艦領域的發展,原來在大型郵輪、大型運輸船等方面,國家也逐漸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此外,澳門專區的內容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為國家發展貢獻一分力量的信心。」
據悉,近年來,澳門積極參與「澳門科學一號」衛星研製等航天任務,獲「月球與行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舉辦「中國航天日專題活動」「澳門北斗航天大賽」等科普活動,激發青少年的科創熱情。展覽中「澳門專區」的內容充分體現了,澳門從深度參與中國探月工程及火星探測任務,到與內地合作布局低空經濟,再到協同開展高精度海洋測繪,為國家航天、航空及航海發展貢獻出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