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借助後廚直播的熱度,一些商家的團購(右下角)銷量取得明顯增長,成功將線上直播轉化為線下消費。右圖:餐飲品牌老鄉雞在後廚直播間介紹所使用的食材。
日前,羅永浩與西貝莜面村(下稱「西貝」)引發的「預製菜」爭議,引起大眾對「餐飲真相」的廣泛關注。風波中,不少餐飲店看到機會,紛紛開啟後廚直播,讓消費者親眼看到食材是否新鮮、菜餚是否現場烹製、加工過程是否透明安全。
一時間,後廚直播成為餐飲界火熱的流量密碼。有品牌開啟多城門店後廚連麥PK,在線上演「廚王爭霸」,單場直播吸引超300萬人次觀看;有品牌拓寬直播範圍,一一介紹食材處理和後廚操作,接受網友「雲監工」。線上圍觀也進一步轉化為線下消費,食客們用腳投票選擇值得信賴的餐廳。\大公報記者 李紫妍報道
光潔的不銹鋼操作台上,各式調料擺得滿滿當當,灶台上一字排開的大炒鍋中熱油翻滾,「全副武裝」的大廚們正行雲流水地翻炒、顛鍋,熊熊的火舌「轟」地一下騰起,廣大食客追求的「鍋氣」彷彿能穿透屏幕──這類畫面正成為近期短視頻平台上的熱門內容。
明廚亮灶 商家展現無預製菜
羅永浩與西貝長達數天的交鋒,引發了消費者對於預製菜優劣的討論。在這場信任危機中,後廚直播應運而生。由於中餐格外注重新鮮、有鍋氣,為了抓住食客們的關注,小到「蒼蠅館子」,大到連鎖餐廳,一大波擁有明火現炒條件的餐飲店紛紛將鏡頭對準後廚。
為了接住這潑天流量,商家們爭相把廚師備菜、切菜、炒菜的全過程公之於眾,力證自己不做預製菜。其中以連鎖餐飲商家大米先生聲勢最為浩大,邀請了九座城市的門店同台連麥PK。畫面中的廚師們忙得熱火朝天,把鍋鏟都炒出火星子,網友們衝着這份熱騰騰的鍋氣在評論中不停點讚留言。第三方數據顯示,這一單場直播的累計觀看次數超340萬,最高在線人數超10萬。
「我們會把西紅柿的汁水炒得更足,這樣拌米飯更好吃。」另一連鎖品牌「老鄉雞」則將直播範圍擴展到食材溯源,有廚師或工作人員變身主播向觀眾盤點起後廚的食材,從大米、新鮮的五花肉到還帶着泥土的瓜果等全部呈現在消費者眼前,時不時和觀眾互動,增添直播的趣味性。
食安監管 穗市民手機可看製作過程
還有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各地小飯館也加入其中,消費者則樂此不疲地從一個後廚「考察」到另一個後廚,從中尋找值得信賴的餐廳,不少人直接在線詢問飯店地址,表示想線下去就餐。有的直播間團購銷量猛增,上述品牌大米先生的一場直播更帶動了約1.1萬單成交量,說明這波後廚直播熱潮正在進一步轉化為線下消費。
後廚直播並非全新概念。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提出要加強網絡訂餐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推動平台和商戶實行「互聯網+明廚亮灶」。5月起,廣州成為全國首個由政府層面系統性推進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改革的城市,市民點外賣時可通過手機實時查看食品製作過程。上海、北京、江蘇、浙江等地也陸續推出相關政策,要求餐飲服務單位採用透明玻璃、視頻顯示等方式,公開展示烹飪、清洗等過程。
美團、京東、餓了麼等外賣平台則通過開展行業倡導與商戶引導、提供技術保障、全額補貼等多重措施,鼓勵入駐商戶進行後廚直播,美團宣布未來3年將向餐飲行業整體投入1000億元,包括「推動『明廚亮灶』覆蓋10萬家店」。數字化時代讓生活更加便利,卻也給傳統行業帶來新的危機和挑戰,或許從預製菜爭議和後廚直播開始,餐飲業將朝着更加透明化的方向變革發展,讓消費者吃得更好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