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突破限制/北疆大棚種出「江南菜」 口感清甜爽脆

時間:2025-08-31 05:02:27來源:大公报

  圖:蒙港學子被「中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蔬菜大棚內各色果蔬所吸引。/大公報實習記者施宏咪攝

  漫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處處都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然而,走進中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的巨型蔬菜大棚卻是另一番景象。大棚內濕潤溫熱的空氣中,頂花帶刺的黃瓜、飽滿的番茄、青翠的辣椒生機盎然,掛滿枝頭,與棚外廣袤壯麗的北國風貌截然不同。在這片北疆土地上,一座座現代化大棚正悄然突破自然限制,在戈壁灘上孕育出「江南」般的豐饒。烏蘭察布也有了「中國冷涼蔬菜之都」「中國馬鈴薯之都」「中國燕麥之都」「紅蘿蔔之鄉」等等自己的專屬稱號。

  烏蘭察布地處北緯40度黃金種植帶,被譽為「中國草原避暑之都」。「烏蘭察布夏季氣候冷涼,病蟲害天然稀少。」據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中心二級推廣研究員關慧明介紹,在冷涼氣候的加持下,蔬菜生長周期雖長,積累的營養更充分,口感清甜爽脆。「以常見的西蘭花為例,其生長適溫為15℃至25℃。而七、八月間,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超30℃,烏蘭察布憑藉其冷涼優勢成為理想產地。」關慧明表示,這裏出產的西蘭花,以其濃郁花香、嫩綠色澤和卓越品質征服市場。

  一邊是亙古蒼茫,一邊是現代生機。站在大棚門口,無垠草原與連綿的白色棚膜構成奇特畫面。曾經「靠天吃飯」的牧民,如今凝視溫控器上跳動的數字,在草原和戈壁上,精心培育出原本屬於溫潤南國的果蔬。這片「戈壁菜園」,已成為帶動邊疆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邊疆大棚不僅重塑了當地經濟版圖,更以科技的溫度與智慧的力量,在北疆描繪出綠色發展的嶄新圖景。\大公報實習記着馬盈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