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25年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之2/內蒙古「冷涼蔬菜」研發 破「洋種子」壟斷

時間:2025-08-31 05:02:25來源:大公报

  左圖:「2025年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採訪團走進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的「中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研究員關慧明向蒙港學子們介紹該工作站的發展歷程。右圖:「中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是全國第一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大公報實習記者鍾雨莙攝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它們不僅是農作物生長的起點,更是糧食安全的基石。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有這樣一批農業科技工作者,他們扎根廣袤草原十幾年如一日,用勤勞與智慧不僅將一片原本「不宜育種」的「荒地」,打造成了全國冷涼蔬菜的「產業高地」和「比武擂台」,同時更是一舉突破「卡脖子」瓶頸,將國產高端蔬菜種子的市場佔有率從近乎於零,提升至顯著份額。

  8月13日,「2025年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的蒙港學子走進位於烏蘭察布的「中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親身體驗了一次「讓豐收成色更足」的奇妙之旅。/大公報實習記者 李卓妍

  冷涼蔬菜是指在氣候冷涼地區夏季生長的蔬菜,得益於冷涼氣候和較為乾燥的生長環境,冷涼蔬菜營養豐富、口感好、病蟲害少,近年來備受市場歡迎。

  把氣候劣勢變成育種優勢

  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的中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成立於2012年,是全國第一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這裏地處北緯41度、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4.3攝氏度,而夏季平均氣溫僅有18.8攝氏度。雖然對於傳統農業生產來說,又冷又涼是一種氣候短板,但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中心二級推廣研究員關慧明看來,這種「冷涼」卻是當地農作物種植和育種的優勢。「這裏夏季氣候冷涼,病蟲害相對較少。」

  國產胡蘿蔔品種佔市場30%

  「過去高端蔬菜種子長期被國外公司壟斷,雖只佔內地30%的播種面積,卻攫取了70%的利潤。」關慧明告訴記者,面對「洋種子」的強勢,中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6個科研團隊迎難而上,堅定推進種業國產化戰略,在這片土地上深耕13年,完成多種蔬菜的良種篩選與示範種植工作。

  「比如我們胡蘿蔔育種是從七年前起步的,如今國產品種市場佔有率已達30%,這僅用了四、五年時間。」據關慧明介紹,團隊通過傳統選育與現代基因測序技術相結合,精準定位控制優良性狀的基因片段,目前已選育胡蘿蔔品種400餘個,其中多個優良品種正在多地大規模推廣,實現了產量和品質的雙提升。

  針對西蘭花長期被日本品種主導的局面,關慧明團隊成功培育出多個國產良種,並依託烏蘭察布獨特氣候優勢,打造出全國唯一能在盛夏穩定生產不開花、高品質西蘭花的基地。

  而在菠菜領域,團隊亦成功培育出耐熱新品種,計劃於明年正式投放市場,努力突破菠菜種子嚴重依賴進口的問題。此外,關慧明團隊還珍視並保護着地方傳統品種資源,如一款口感好但產量較低的傳統土豆品種,他們正在改良,準備將它作為未來有機高端市場的「秘密武器」。

  純增經濟效益20多億元

  如今,在中國冷涼蔬菜院士工作站全體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烏蘭察布已形成「從種子到農民到配套機械」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冷涼蔬菜種植面積從2萬畝發展到70萬畝,純增經濟效益20多億元。特別是洋葱、胡蘿蔔、西蘭花等冷涼蔬菜備受市場歡迎,每年八月,全國蔬菜客商雲集於此,烏蘭察布冷涼蔬菜的規模與品質已成為行業標桿。

  「此行不僅徹底顛覆了我對傳統農業的認知,同時我國農業科技工作者扎根田間地頭,攻堅克難、打破壟斷,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這份堅守與創新令人震撼。」多位香港學子表示,烏蘭察布在種業科技上的突破,是國家「藏糧於技」戰略的生動實踐,展現了內蒙古乃至中國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的科技硬實力與堅定決心。一粒粒破土而出的國產良種,正孕育着中國農業自立自強的希望之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