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支的士車隊已全部獲發牌,《大公報》在全部車隊投入服務首日(7月28日)實測發現,透過車隊平台叫車存在候車時間長,甚至無人接單等情況。有車隊負責人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解釋,現時整體車隊的士少於1000輛,司機及車輛不足,新車隊「落地」首日有大量市民及傳媒測試叫車,令系統負荷過大,影響平台運作,期望市民見諒。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首日運作不能作準,相信經過一段時間,車隊服務可以做得更好,支持盡快建構統一叫車平台,方便市民召喚車隊的士。運輸署表示,會繼續密切監察的士車隊的運作,並定期檢視車隊的營運數據和乘客回饋,督促各車隊營辦商積極優化服務。\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五支的士車隊前日(28日)正式全部投入服務,大公報記者實測使用各車隊的網約平台叫車,結果有兩個平台未能成功叫車,其中一個由客服人手派車,另有平台近三小時才有司機接單。
兩支車隊負責人昨日解釋「市民叫車難」的原因。Amigo車隊營運經理唐子濤表示,車隊現有逾200輛的士,未來幾個月,陸續再有200至300輛的士加入,相信情況會逐漸改善。
大黃蜂愛心車隊負責人黃大海表示,旗下車隊現有約200輛的士,前日突然很多人「叫車」,導致網約平台大擠塞,為解決有關問題,除了用召車應用程式,還會開放電話諮詢,及透過網頁解答乘客。
黃大海強調,政府正與八達通公司商討啟動中央召車系統,整合五支車隊的的士數量,相信系統推出後有望疏導乘客的需求。
一位的士車隊負責人昨晚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首日運作不夠理想,包括多種原因,首先五支車隊的士數目,暫時只有約900多輛,數量仍然較少,加上首日有大量市民和傳媒測試叫車,導致系統暫時未能應付,有平台操作人員甚至反映,懷疑有人作出惡意攻擊,阻礙平台運作,期望市民見諒。
運輸署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留意到車隊在投入正式營運當天的服務未臻完美,不過亦見到車隊營辦商相當重視乘客的意見和反饋,負責人也隨即作公開解說和即時跟進,而一些成功召車的乘客亦表示車隊的士車廂寬敞、乾淨整潔。
運輸署:密切監察 督促優化服務
運輸署強調,會繼續密切監察的士車隊的運作,並定期檢視車隊的營運數據和乘客回饋,督促各車隊營辦商積極優化服務,以及加快招募司機及車主的工作,以推動各車隊邁向所承諾的車隊規模,為乘客提供優質的士服務。
運輸署署長李頌恩早前表示,八達通公司正構建統一的叫車平台予五支車隊,方便市民召車。
運輸署昨晚回覆查詢時進一步補充,據了解該平台會支援乘客召車、線上付款,以及司機收款,不單有助提升乘客服務體驗,亦讓的士司機更容易管理其收入,推動的士行業現代和數碼化,營辦商正在與五支車隊進行技術對接和相關籌備工作,以期有關平台能夠早日推出。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紹雄認為,明白各界對五支的士車隊寄予厚望,但一日運作的情況並不能作準,相信車隊及司機會吸收經驗,逐步改善服務。他又支持構建統一的叫車平台,可達至分流及提供全面資訊,進一步方便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