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AI校園公開課上,專家向青年學子們介紹腦機接口等AI應用前沿技術。\大公報記者李望賢攝
源頭創新
•建設「1+2+N」人工智能實驗室集群,發揮鵬城實驗室引領作用,支持光明實驗室和福田實驗室加快研發進程
•鼓勵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及各高校科研機構繼續推進人工智能研究,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
要素供給
•推動鵬城雲腦Ⅲ、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盡快點亮,打造國家智能算力的核心關鍵節點
•發放普惠「訓力券」,加快布局低成本邊緣智算中心,推動智能算力服務普惠泛在,形成超智協同、異構融合、普惠泛在的可持續算力供給體系
人才培養
•分檔支持人工智能人才,提供生活安居、創業輔導、空間支持、資本助力等全方位服務
•建設人工智能實訓基地,開展產教融合課程及項目實戰,引育青年英才
應用場景
•聚焦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產業領域、智能產品領域的發展,圍繞政務、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開放100個以上政府應用場景
大公報記者李望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