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後顧無憂/「跨域直退」新模式 解灣區保修難題

時間:2025-03-19 05:02:26來源:大公报

  圖:不少年輕人被「國補」價格吸引,到線下門店選購電子產品。\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北上消費」「跨境購買」正成為消費新風尚。但由於粵港澳商品和服務領域的規則標準不統一引發的消費糾紛數量也呈現上升趨勢。

  當大公報記者問及家電、數碼產品跨境保修存在問題時,多名港青都直說「沒考慮過」。在佛山創業的香港青年吳小姐曾經在內地買過養生壺、空氣炸鍋等小家電放在香港家中使用,「壞了就換,沒有考慮過維修的問題。」吳小姐承認,如果能夠在香港也享受到和內地一樣的保修政策,會更加刺激她購買大件物品的欲望。

  報告顯示,2024年廣東消委會共收到涉港澳投訴247件,問題主要有商品服務質量參差,三地在商品質量標準、服務規範都有一定差異,同一品牌同一商品在三地的售後「三包」規定不一致等,需要三地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相關企業,同一品牌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執行相同的銷售、售後政策。

  事實上,廣東各地政府已經在行動。例如,佛山順德日前已啟動廣東省首個「跨域直退」工作模式,消費者在經營者所屬線上渠道或者線下門店購買商品或服務後,可在同一經營者在其他區域開設的線下門店辦理退貨或換貨,共有15家企業作出「跨域直退」聲明,涵蓋了日用百貨、服裝、電器、家居建材等多個高頻消費領域。\大公報記者黃寶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