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十秒生成一鍵成曲 AI音樂顛覆樂壇

時間:2024-05-14 04:03:39來源:大公报

  上圖:有音樂家表示,AI能激發音樂創作,有望成為強大輔助工具。圖為一名調音師在內地一檔節目表演後台操作調音台。下圖:上海民族樂團原創的《零.壹中國色》是全國首台AI創作的民樂音樂會。

  作曲、伴奏、即興創作……短短幾年,音樂人工智能(AI)已成熱門,AI在各種場合展示的「才華」令人大開眼界,眾多AI音樂大模型近期紛紛問世,不僅短時間內可生成高質量的音樂作品,還涵蓋流行、古典等多種風格和流派。不懂樂理的「小白」,只需填寫幾個提示詞,就可以秒速生成一首完整歌曲,音樂創作這一高門檻的藝術領域變得觸手可及。在不少音樂從業者質疑AI是「音樂裁縫」的同時,也有不少創作者選擇擁抱AI技術,發表AI作品、舉辦AI音樂會等。音樂類AI在帶來「人人都是音樂家」的時代的同時,也為音樂人吹響了「不斷創新方能長久」的號角。有音樂家表示,AI能激發音樂創作,有望成為強大輔助工具。\大公報記者任芳頡、實習記者李暢

  近日,大公報記者親身體驗了新興AI音樂創作平台Suno。點擊「Create」按鈕後進入創作界面,記者以英文輸入指令,要求AI創作一首以「午夜」為主題的流行歌曲,僅用12秒,一首長達1分58秒的全新歌曲便創作完成。這首名為「Midnight stars」的歌曲描繪了一個月光下的跳舞場景,風格充滿了活力與自由氣息,歌詞的結構很好地配合了音樂的節奏,琅琅上口,詞句的選擇也富有動感,副歌部分詞句不斷重複,旋律簡單,增強了歌曲的記憶點。

  海量學習 學得越多越靈活

  據了解,Suno還提供了自定義模式,用戶可定製歌詞、音樂、曲風以及曲名,打造更具專業性和多樣化的音樂作品,每日可免費生成10首歌曲。另一個頗受歡迎的AI音樂生成平台Udio則主打「量大管飽」,每人每月可免費生成1200首音樂,還能通過自定義歌詞生成其他音頻如演講、廣告詞、廣播節目等。除此之外,國產AI創作工具如網易天音、崑崙萬維天工SkyMusic、騰訊TME Studio等也各具特色。

  從事音樂製作已有5年的音樂人徐一零最近發行了自己第一首AI編曲作品《感動不是心動》。他向大公報記者介紹,按正常流程,創作一首歌需要先寫出合適的詞、曲製作小樣,再由歌手試音定調後進行編曲,然後讓歌手進行錄音、配和聲,最後修音混音。即使是專業分工明確的音樂團隊最快也要一星期完工,而AI創作一首歌的時間被縮短到半天甚至更少,自己AI編曲的新歌「創作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他指出,很多技術公司都在大量收集編曲師的分軌文件或者歌手的人聲給AI學習,AI學得越多就越靈活,算法就越趨於人類思維。

  專家:人類創造力無可替代

  從電音製作、語音合成程序,再到如今只需敲字即可生成音樂,AI會取代人類作曲家嗎?「在流行音樂教學中,AI可以當做一個輔助工具,但在器樂曲方面,AI創作還不成熟。」中國揚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劉月寧向大公報表示,前年,中央音樂學院使用AI創作生成了第一首古琴AI作品,「感覺是把好幾首作品打碎之後重新糅在一起輸出的,曲中有熟悉的碎片化琴曲旋律。」劉月寧認為,AI在專業領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音樂家、鋼琴家周雨思表示,AI無法取代人類創作最關鍵部分便是創造能力,「AI再怎麼組合貝多芬,也不可能組合出來巴赫。」徐一零也表示,AI編曲隨着技術的成熟,逐漸被業內應用,但通常只是創作中的輔助工具。「音樂是一門藝術,AI只能學習和模仿,而藝術的靈魂源於創新,這是AI無法取代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