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透視/讀IB較DSE易入大學? 醫學院收生比例惹關注

時間:2025-07-15 05:01:35來源:大公报

  左圖:IB日前放榜,本港錄得至少三十一位狀元。右圖:DSE將於明日放榜,全港約五萬名考生將迎來人生重要一刻。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日前放榜,本港錄得至少31位狀元,當中有至少26位獲港大或中大醫學院錄取。作為全港收分最高的兩大醫學院,多年來一直被香港優等生「爭崩頭」,然而有意見擔心,醫學院對於DSE學生和非DSE學生的收生比例不合理(即代表香港大多本地考生的DSE學額較少,而包括IB在內的非DSE學額偏多),或會間接影響DSE考生的利益。

  明天便是DSE放榜日,而今年的醫學院配額,相信又是大家關注的話題。有意見認為,醫學院的收生名額比例應當繼續優化,給本地基層學童更公平的教育資源。亦有意見建議,未來的第三間醫學院可以吸收更多DSE考生,在緩解人手的同時也能緩解收生比例的矛盾。\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

  IB課程是由瑞士的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歷經多年研發而成,是一項得到國際認可的學術課程,適用於3至19歲學生。目前,全球有近150個國家開辦IB課程。截至2023年3月初,本港有70間國際學校、私立學校及直資學校,獲認證提供IB課程。

  IB被認為「可獲得更大回報」

  據IB官網顯示,其課程被全球超過4500間大學認可,其中包括所有美國常春藤盟校、英國所有羅素集團大學成員,以及加拿大和澳洲的公立大學。不過,在香港,IB課程學費比DSE課程要貴得多:有數據顯示,2024年全港最平的IB課程,也要2.7萬港元/年,而像英基學校中學部的學費,一般每年都要十幾萬至三十萬港元。而採用DSE課程的香港公立中學則無需學費。因此,IB在本港坊間亦被認為是「有錢人子女的課程」。

  「讀IB其中一大好處,是能夠以更小的努力得到更大的回報。」讀IB畢業的milkli現從事教育行業,她了解到,香港中學文憑試(DSE)考生只得少於20%能考進大學,相信能考入三大的學生只有10%至15%。而能考入法律,醫科及金融等熱門科目的學生只有5%左右。

  反觀,用IB考入港大的最低要求是30分。她以2017年的數據為例,當年本港英基學校的IB課程就有89.8%學生考得30分或以上,換言之,理論上約90%的香港IB學生夠資格入港大,與DSE考生相比確實差距懸殊。另外,港大法律的最低要求是38分,但英基就有25%的IB學生考到40分或以上,與DSE的5%亦是差距明顯。

  「正因為IB考大學比DSE容易很多,IB學生在職場上都比較着數。」她舉例,與自己同班、成績中下游的同學,都能被香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取錄,「而一個DSE學生要入四大,成績肯定是前15%才行。」

  港大醫科DSE學額未達75%

  今年又逢美國留學生政策收緊,一些心水美國學校的IB狀元,開始將目光轉向香港本地。

  然而,DSE作為本港絕大多數公立、直資學校的考生的大學升學試,其升入本港大學的升學率高低,則與絕大多數本地考生的教育利益息息相關。IB和DSE兩個升學通道的背後,似乎被認為是中產精英及本地大眾群體之間的博弈。

  2024年,本港共有357名DSE尖子生被港大、中大醫學院取錄,其中被中大醫學院取錄的考生中,DSE考生佔69%;港大則取錄53%DSE考生,並已連續第九年未達75%學額經聯招取錄的承諾。

  「在競爭最激烈的醫科,DSE本地生更須面對大量IB等國際考試考生搶奪大學醫科學位的挑戰,寒門學子還有機會成為盧寵茂醫生那樣的大國手嗎?」新聞界KOL鄭久慧曾發表文章,直指在過去十幾年,DSE學生只佔港大醫學院約一半的學額,遠低於理想。

  鄭久慧於文章中寫道,港大醫學院前院長梁卓偉在2013年走馬上任時,致力改善收生制度,銳意擴闊多元化收生途徑,增收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當時他曾保證招收最少75%本地生,奈何2017年至今從未兌現。2021年,港大醫科僅取錄51%DSE學生,不少學額給了非聯招收生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及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GCE A-levels)的考生。

  IB不讀公民科 缺國民教育

  「DSE是本地考試,作為香港的大學理應支持本地考制,拿納稅人血汗錢的公立大學更應照顧本地學生權益,讓基層學生有機會透過學業成就向上流動,擺脫貧窮,何以醫科卻反其道而行之?」鄭久慧直言,在意識形態方面,IB學生毋須像DSE考生那樣,修讀「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在家國觀念各對於國家的身份認同方面,缺乏應有的教育。鄭久慧舉例,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的香港醫護罷工事件,或能從中窺探一二。

  教育公平問題是永恆話題,不少專家認為,應該要讓基層孩子看到希望,政府亦應給予他們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亦有教育工作者認為,隨着第三間醫學院的成立,希望其在收生方面,能給予DSE賽道的考生以更多機會,更加重視培養本地基層人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