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五年一月五日《香港文學》創刊──此時距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中英兩國政府首腦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剛剛過去一個月。在《中英聯合聲明》中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恢復對於香港的主權,香港回歸正式進入倒計時。
《香港文學》在這樣的背景下創刊無疑具有重大意義:香港歷史即將進入一個「新時期」,香港文學也將同步開創一個「新紀元」。《香港文學》就要因應着這樣的「新形式」,承擔起相應的文學/生產功能。如今有着四十年歷史的《香港文學》已充分證明,它很好地承擔起團結作家、繁榮創作、立足香港、面向世界的文學功能,在香港文學的發展歷史上發揮了巨大而又重要的作用。
四十年來共有四位總編主持《香港文學》的工作,無論是劉以鬯的開拓之功,還是陶然的深化之效等,他們都共同為《香港文學》的豐富和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在他們的主持下,《香港文學》不但成了香港作家施展才華的平台,也成了展現世界華文文學成就的載體。四十年前劉以鬯在《香港文學》發刊詞中設想的幾大目標──讓《香港文學》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樑」;讓《香港文學》成為世界華文文學「文學鏈」的「節點」;促進香港文學水平提高;為世界華文作家提供發表園地;廣泛團結作家──都已實現,並且隨着時代的發展,《香港文學》在與內地文學溝通、利用新媒體優勢、開展多元文化推廣、培養青年作家等方面,還取得了遠超當初預期和設計的成就。
四十年的《香港文學》,已足以從文學生產的角度呈現出香港文學的獨特風采,也具有了從一個特殊維度勾勒香港文學史的充足容量。「香港與世界:文學香港與《香港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召開,正是回眸四十年《香港文學》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