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今年內地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難」。圖為求職者在招聘活動現場查看崗位信息。\新華社
今年,內地高校畢業生達1158萬人,創歷史新高。多位應屆畢業生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直呼「就業難」,期待相關部門提供更多幫助。對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陳勇嘉21日在人社部發布會上表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深挖崗位資源,啟動高校畢業生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行動措施包括運用數據比對精準識別政策服務對象,分類推送各類補貼,高頻舉辦招聘活動,建立完善實名幫扶台賬。\大公報記者 江鑫嫻北京報道
「這幾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確實很難,身邊不少同學都是提交了無數簡歷才得到面試機會。」江蘇某211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高同學告訴大公報記者,她一共投了兩百多份簡歷,共收到4個offer,最終選擇某互聯網大廠。「我們專業就業率47%,升學率36%。相對文科、藝術類等專業而言,這個就業率算比較高的。在繼續讀研和就業之間,我選擇了後者,畢竟現在優質工作難覓。」
應屆畢業生期待入職後支援
「目前還有一些同學遭遇了就業難題。」高同學告訴記者,除了專業和個人能力問題外,也有不少同學的就業難是源於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無奈。她期待,就業部門和學校進行重點幫扶和培訓,確保大家可以高質量就業。「甚至在我們就業之後,還希望相關部門能提供一些職業技能和職場處事方面的培訓。扶上馬,再送一程,讓我們的職業道路更順暢。」
「今年,強大的競爭對手加之高不成低不就的無奈,導致班裏很多同學還未簽約。」北京某「雙一流」高校音樂相關專業的2023屆碩士畢業生王同學告訴記者,「目前,我就處於『靈活就業』階段,希望能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同時,還期待在離校後能獲取更多專業匹配的招聘信息和職業培訓機會,我會努力抓住各種機會。」
對於還沒有落實工作的畢業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於7月至12月,啟動高校畢業生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採取「一二三三」服務舉措,千方百計促進他們就業創業。陳勇嘉表示,「一」是公布一批指南。運用各種渠道,集中亮出線上線下各類求助途徑、各類招聘平台、服務機構名錄和政策服務清單。「二」是開展兩類幫扶。建立完善實名幫扶台賬,一方面,針對有服務需要的登記失業青年和2023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開展實名服務,提供崗位推介、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另一方面,針對未就業困難畢業生及長期失業青年,組織結對幫扶、制定幫扶計劃等。
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678萬人
「三三」包括提供三項服務和做好三重保障。在政策服務上,運用數據比對精準識別政策服務對象,分類推送、集中兌現基層就業、企業吸納、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培訓見習等各類補貼。在招聘服務上,高頻次舉辦面向畢業生等青年的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活動。在培訓服務上,大力開展新職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培訓。同時,做好三重保障,包括推行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設「家門口」就業服務站。
「總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竭盡全力,進一步強化政策保障,深挖崗位資源。」陳勇嘉並透露,上半年內地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7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