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廣州日本料理愛好者李小姐(左)表示,自己五頓有一頓是吃日本料理,但會選擇原料是國內的餐廳消費。\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日本計劃排放福島核污水的消息一石激起千重浪,內地不少日本料理店紛紛採取措施應對。11日,大公報記者來到素有「廣州日料一條街」之稱的廣州教育路走訪,發現街上大部分門店已經停止從日本進口海產原料,不少日料店和刺身店改從內地採購原料,或自北歐、南美等地進貨,避免從日本等較為敏感的地方進貨,保障食客安全。有日料店店主說,「我們雖然是日本壽司店,但原料還是傾向採用內地海洋養殖場生產的產品,因為內地產品質量好,媲美進口產品。」\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日式風格的居酒屋、日料放題店、刺身店、壽司店……在廣州日料一條街,每走幾步便會看到大大小小的日式料理店。傍晚下班時分,一字排開的日料店門前,服務員舉着菜單熱情地招徠顧客。「我們刺身海鮮原料是來自內地的,也有部分是來自挪威的,比如三文魚片。但基本沒有直接從日本進口的海產,因為保障食品安全是第一,日本那邊的海產品目前還是比較敏感。」大雄壽司的工作人員告訴大公報記者,近期日本計劃排放核污水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對來「日料一條街」消費的客流也有一定的影響。「我們雖然是日本壽司店,但原料還是傾向採用內地海洋養殖場生產的產品,因為產品質量比較好。」
內地養殖海產質量更有保障
另一家「刺客」日料小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店是一家已經開業七年的老店,刺身是門店的招牌。該店工作人員表示:「因為刺身是毋須烹煮的,為此對食品原料的安全更為重要。不少客人都會關心刺身來源地。我們的海鮮供應鏈主要來自內地的,盡量避免從日本進口海產品,避免有些放射性元素超標的食品出現。」還有一家日式小食店「十二二醬」,其招牌小食是大阪章魚燒和拉絲大棒章魚燒餅。其店員告訴記者:「我們的海鮮食材是從內地供應商處進貨的,目前國內生鮮產品供應鏈相對穩定,質量較好,安全有保障。」
「我們大部分海產來自內地養殖場,也有部分進口海鮮是來自加拿大和智利產地的,這些來源地海鮮價格會比日本貴,但更加有質量保障。」一家老牌日系連鎖居酒屋的負責人楊先生告訴大公報記者,監管部門對於日料店尤其是連鎖店的原材料抽查非常頻密,所以內地顧客基本可以放心不會吃到不安全的日本料理。「但日本政府排放核污水的新聞確實損害了不少顧客對日料的消費信心,希望日本政府能負起責任。」
楊先生又提醒:「來自日本敏感地區的海產,或者是一些日期比較敏感的海產,進口售價會比內地便宜不少,但在食品安全上需要打個問號。所以遇到海鮮產地不明的日料店或者外賣店,消費者需要小心。」
國家嚴格監管 防「核食」流入
令人意外的是,記者在走訪時還發現了一家掛着「福島料理」招牌的日料店,當記者問詢店內海產原料是否來自日本福島時,店員表示並不清楚,但表示產品即使是進口的,也會通過內地海關的監管,不會出現「核食」。
廣州日料愛好者李小姐是一名「00後」,目前正在讀大學。對於喜歡日料的她來說,平均每五頓飯就有一頓是日式料理。「我有留意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新聞,都會擔心影響日料安全。但在內地我會比較放心去日本料理店消費,因為信得過國家的食品安全監管。但我絕對不會去日本吃海鮮。希望日本政府可以更加妥善處理核污水排放,不要一再損害其他地方的日料愛好者的信心了。」
「我很喜歡吃刺身,平時周末也喜歡和朋友到日料店聚餐。但最近確實有關注到日本計劃排放核廢水方面的新聞,會覺得有擔憂。」另一位日本料理愛好者小陳告訴記者,她就餐前有了解到,內地日料店直接用日本海鮮的比較少,所以暫時還不會拒絕吃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