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7月8日,重慶市氣象台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市民頂着炎炎烈日出行。\中新社
進入7月以來,內地多個城市開啟「蒸烤模式」,連續多日出現35-38度高溫天氣,高溫紅色、橙色預警頻報。極端高溫天氣之下,浙江、四川、福建、江蘇、河南等地均已出現熱射病病例,並發生多起死亡病例。醫生叮囑,熱射病與中暑在症狀上有所相似,但熱射病患者體溫飆至40℃,患者有可能會因器官衰竭而死亡。因此一旦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就醫。\大公報記者 王莉杭州報道
過去一周浙江全省持續高溫,僅13日一天,全省就發布54條高溫紅色預警,打破日發布量最高紀錄。浙江多家醫院屢有收治熱射病患者。
「最近幾天每天都有中暑的病人被送來治療,症狀有輕有重,輕的肢體痙攣,重的意識昏迷、小便失禁,最嚴重的就是熱射病。」浙大二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劉宏介紹,近日,該院收治了一名男性患者,在高溫下工作時出現了意識不清、肢體抽搐等症狀,送到醫院發生噴射性嘔吐,診斷為熱射病。在後續治療中,病人出現了多器官功能衰竭,儘管已進行機械通氣、血液淨化、ECMO等積極的救治,但最終沒能搶救過來。
出現症狀4小時內需送醫
據悉,「熱射病」是由熱損傷因素作用於機體引起的致命性疾病,是指暴露在熱環境或者劇烈運動導致的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其典型症狀就是核心溫度升高大於40℃、中樞神經系統異常,例如精神狀態改變、抽搐或昏迷,並伴有多器官損害,嚴重者危及生命。有醫生表示,「熱射病」的死亡率能達到70%-80%。
「嚴格來說,熱射病是中暑的一種,屬於重度中暑。熱射病患者是體表散溫功能下降,身體內環境紊亂,自我調節失衡,導致臟器功能受損。患者體溫比較高,一般達到39℃,甚至40℃,還會出現神志不清等症狀。」浙江省職業病醫療救治中心副主任丁晨彥表示,「對於熱射病患者的救治一定要及時,最好在出現症狀的4個小時以內及時送醫,在患者出現臟器嚴重衰竭前採取措施,將危害降到最低,否則有可能會發展成為植物人甚至死亡。同時,救治熱射病一定要到綜合性醫院,因為它是一種綜合性救治,有些患者需要重症治療,還有的要使用ECMO、血液淨化等。」
高溫作業人群及時補水
浙江麗水市中心醫院在近一周內已接診3名熱射病患者,其中一名70歲女性在家中因沒有做好防暑降溫措施,午睡時出現高熱、意識模糊,送醫時體溫達42.5℃,多臟器衰竭,目前仍在搶救。另據媒體報道,江蘇南京近日也發生了一名裝修工人連續工作4小時後,出現頭暈、頻繁嘔吐,被確診為熱射病。
劉宏介紹:「在目前收治的熱射病病例中,年輕人大部分為勞力型熱射病,主要由於高溫天在戶外勞動、運動引發。而老年人或體弱人群大部分為非勞力的經典型熱射病,在我們收治的患者中,就有老年人為了節約用電不開空調,或者是嫌空調太涼,沒有做好防暑降溫通風措施,長時間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也容易中招。」因此,他建議,戶外工作者應注意避免長時間高溫作業,最好不要超過4個小時,要及時補水補液。長時間在室內的人群也要做好通風降溫等防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