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總書記賀信在重慶引發熱烈反響

時間:2022-06-15 09:38:55來源:大公網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大公報》創刊120周年致賀信。對此,重慶市政府港澳辦主任王雯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以「立言為公,文章報國」八個字給予《大公報》精闢概括,深刻闡明了《大公報》120年歷史的主線所在、報魂所繫、未來所向。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大公報》不忘初心,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書寫更為精彩的時代篇章,這既是向《大公報》和所有愛國愛港媒體發出的響亮號召,也是對整個香港社會和全體香港同胞提出殷切期望,為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長期穩定繁榮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鐫刻着時代記憶的大公報報社重慶舊址(韓毅攝)

  王雯說,近年來,重慶市政府港澳辦與《大公報》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繫,《大公報》多次報道渝港兩地高層交流、經貿交往、人文相親,積極承辦渝港青年人才、渝港大學生交流等活動,有力促進了渝港各界在金融、經貿、文化藝術、青年人才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我們願繼續與《大公報》加強合作,共同努力,不斷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外講好「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故事,推動渝港合作邁上新台階。

  盧溝橋事變後,大公報人六度遷館,絕不在日寇鐵蹄底下出版一天。《大公報》在重慶經歷了近14年的歲月,從抗日戰爭到國共合作,從三年內戰到新中國的成立,詳盡地記載了中國社會發生的巨變。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董天策表示,彼時,《大公報》在重慶對中國共產黨客觀的宣傳報道,受到毛澤東很高的評價。《大公報》堅持抗戰,積極推進抗日統一戰線,促成抗日力量聯合。《大公報》在重慶那段歷史,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大公報報社重慶舊址是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韓毅攝)

  「中國新聞史學界有『一部新聞史,半部在大公』之說。民國時期,《大公報》在複雜政治社會局面下,服務於國家和民族事業,深明大義,闖出了一條中國報業新路。1941年,《大公報》得到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贈予榮譽獎章,當時重慶新聞界為此舉行慶祝大會。這是一個象徵性事件,為中國新聞界樹立了典範。」董天策認為。

  《大公報》擔當渝港「超級聯繫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大公報》為新中國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香港回歸祖國、保持繁榮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對此,重慶市永川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張小梅有深切感受,「近年來,香港已成為重慶最大的外資來源地,重慶與香港各界來往密切,合作不斷深化。《大公報》擔當了良好的渝港『超級聯繫人』角色,在渝港兩地經濟互融,文化交流、青年人才交往等領域,推進促成了諸多交流與合作,在新時代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一片老黃葛樹掩映下的大公報報社重慶舊址(韓毅攝)

  張小梅表示,永川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樞紐節點、重慶主城都市區重要戰略支點城市,成為許多香港企業到西部地區投資興業的首選之地,也成為《大公報》關註和報道的焦點,這些新聞報道反映了渝港合作共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生動實踐,也為更多港企到永川投資興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董天策指出,新中國成立後,《大公報》團結各方,愛國愛港。改革開放後,《大公報》立足香港,起到連接世界和中國內地的重要橋樑作用,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當下,《大公報》在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繼續為中國新聞事業貢獻力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