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心手相牽/援港返深醫護:一切付出都值得

時間:2022-05-07 04:24:59來源:大公报

  圖:內地醫護援港抗疫期間,亞博館內每天下午老年科會診,內地和香港的團隊會在一起討論。\受訪者供圖

  曾在燈火通明的亞博館與香港醫護並肩奮戰過,用中西醫診療方案幫助香港危重症患者從鬼門關「大步檻過」……391名、來自25所內地醫療機構的援港醫療隊隊員,在近兩個月的時間裏,見證了香港疫情從日增數萬宗到穩定回落。6日,已抵達深圳隔離的內地援港醫療隊隊員接受大公報專訪表示,難忘在援港期間與香港醫護、患者和普通市民之間相處的點滴。看着香港再度燈光璀璨,他們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黃寶儀

  5日晚上,最後一批援港醫療隊成員從香港返回深圳酒店。前一批隔離中的醫護人員都在樓上的窗戶打開手機的閃光燈朝下揮手,樓下的隊員們也揮手回應。「那個場面真的很動容,援港期間任務很辛苦,也有很多感慨。看到香港疫情終於受控,大家都從心底裏高興。」援港醫療隊成員、廣中醫一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詹少鋒說,回程的時候,他在大巴車上打開手機地圖,依依不捨地看着定位指針慢慢從香港飄到深圳。「在這個城市工作過,努力過,留下了很深的感情。」

  老人出院 畫護士身影道謝

  「離開那天,坐在大巴上不捨地看着香港的街道,離愁別緒剛湧上心頭,就發現大巴很快就已經開到關口……原來香港和內地的距離真的沒有想像中遠!」內地援港醫療隊成員、廣中醫附一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劉燕燕告訴記者,她還記得第一天到亞博館工作,心情有些忐忑和緊張。「剛進入病區,一個躺在病床的老伯伯向我們用力揮手。那個瞬間,之前所有陌生感和距離感都消失了。」

  醫護人員進入亞博館病房前,需要走過一段長廊。每天,長廊上的桌子會擺放着香港市民給醫護人員的鮮花、慰問卡、畫作、感謝信。「每次走入亞博館,心裏都暖暖的。」劉燕燕告訴記者,她最難忘是一名老人即將出院,用筆在紙上畫出護士的身影,作為送給醫護的道謝卡。「雖然是寥寥數筆,但這簡筆畫卻能傳遞出言語也無法表達的感情。我會把這份感謝之情收在心裏。」

  盼望通關 「到時可找你玩嗎」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主治醫師劉婷出發援港前,大女兒羽忻特地給香港小朋友寫了一封信:「我把最愛的媽媽送去幫助你們,香港加油!」這封信溫暖了無數香港同胞特別是孩子們的心。援港期間,劉婷也會抽空和家人視頻通話,女兒告訴她香港曾梅千禧學校小朋友的回信直接寄到學校了,劉婷至今記得女兒說起這件事時語氣中的興奮和激動。其中,來自香港小朋友彥淳的信中寫道:「我很希望全世界都能夠早日戰勝病毒,早日通關,到時我可以去找你玩嗎?」

  劉婷也在視頻中與女兒分享網上香港小朋友援港內地醫護和家人致謝的留言和點讚。「一家人都沒想到,孩子一個稚氣的舉動能收到這麼多的回應。」劉婷說,也許通力合作、共同抗疫會成為一個連接香港與內地情感的紐帶,待到粵港恢復通關之時,又可以看到兩地一家親的畫面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