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特 稿/互聯網+農業 一人打理500畝

時間:2021-04-23 04:24:53來源:大公報

  上世紀80年代起,國家和自治區將棉花納入重要經濟作物予以推進發展。幾十年來,新疆農業科研人員在早熟品種選育,高密度栽培,膜下滴灌等方面進行技術攻關,為棉花生產發展夯實基礎。

  新疆農科院李雪源團隊,在新疆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們曾與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等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攻克了機採棉種植環節、棉花量質協同、高品質棉花生產的關鍵技術難題,對解決中國高品質棉花生產依賴進口問題提供關鍵技術支持。也正是因為李雪源團隊的努力,新疆棉花單產年年增高,平均畝產皮棉140公斤以上,居世界前列。

  據李雪源團隊介紹,近年來,隨着「互聯網+農業」模式的興起,新疆棉花機收水平已由2016年的20.71%提高至去年的69.83%,基本實現完全機械化生產。「如今在新疆棉田,放眼望去,看到的只有無人機器在勞作,人們都坐在家裏喝茶遙控操作。所謂的強制勞動,真是無稽之談。」

  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農業技術員阿米娜.牙合甫亦表示,自己是新疆農業農村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阿米娜.牙合甫指出,現在棉花種植採用優質高產標準化栽培技術,規模化種植、全程機械化,「烏蘇市光各類農業機械就有近兩萬台,有採棉機、收割機、鏈式拖拉機等。棉花從播種到收穫,一個棉農能輕鬆管理400-500畝棉田,根本不存在『強迫勞動』問題。」 大公報記者 應江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