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黃志光表示,「智方便」將整合成「一網通辦」平台,方便市民使用政府服務。右圖:為鼓勵長者使用「智方便」,數字政策辦公室在社區支援點設置「智方便」自助登記站。
特區政府各部門的應用程式(App)繁多,甚至一個部門就已有幾個程式。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昨日表示,將整合應用程式「智方便」作為「一網通辦」平台,市民毋須下載不同政府部門的應用程式,有信心今年年底能夠做到「一網通辦」。
黃志光指出,已有超過1100項不同政府服務或表格放入「智方便」,遠超目標,未來如有任何新服務,「智方便」亦必須能夠支援。\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
去年政府提交立法會資料透露,從2019年至2024年間,各政策局或部門先後開發116個流動應用程式,當中38個已下架,包括「安心出行」、「香港美食車」、「一日一問《基本法》」等。部分的下載量不如理想,例如截至去年,屋宇署「窗安無事」程式總下載量僅6000次,每年維護成本卻要12萬元。2023年8月推出的環保署「泳灘水質預報」程式,截至去年文件顯示,總下載量僅1900次。
將增「小程序平台」功能
黃志光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將整合應用程式「智方便」作為「一網通辦」平台,市民毋須下載不同政府部門的應用程式,有信心今年年底能夠做到「一網通辦」。他指出,已有超過1100項不同政府服務或表格放入「智方便」,遠超目標,未來如有任何新服務,「智方便」亦必須能夠支援。
他表示,現時「智方便」總登記人數接近350萬人、下載量800萬,而每日有逾10萬次使用量,反映功能受市民歡迎及接受,他期望今年底登記用戶可增至400萬。
「智方便」將設有「小程序平台」的新功能,市民登入後,可直接使用不同政府部門的服務。透過設置「小程序平台」,黃志光希望推動部分部門將其使用量較低的應用程式下架,再轉移到「智方便」,目前仍有70多個應用程式運作中,目標在未來兩年,將當中一半轉移至「智方便」。
被問到較受市民歡迎的應用程式,例如「我的天文台」、「香港出行易」等會否繼續獨立保留,黃志光表示,有些應用程序的業務系統較複雜,將會繼續保留,數字辦會探討將這些程式的一些熱門功能,同步設置在「智方便」內。
議員:可節省維護程式成本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將使用量低的App合併在一起,有助節省政府支出,尤其是在財赤時期,小數怕長計。據他了解,一個App的研發就需要數以百萬元,再加上日常維護需要每月逾10萬元。
現時部門內部和各部門之間各自為政,數據和資訊並不互通,成為發展智慧政府的一大阻礙,「各部門瘋狂地推出App,加起來超過100個。」楊永杰舉例,雖然運輸署將「香港乘車易」、「香港行車易」及「交通快訊」整合為「香港出行易」,但之後又開發多個新App,包括「入錶易」和「易通行」。
楊永杰認為,同部門或類似功能的App應該要歸納一起,否則只會浪費公帑,霸佔市民手機的容量,「要實行智慧政府,不能以量取勝吧?」他建議參考內地,將更多應用程式整合,例如深圳統一政務服務App「i深圳」,廣東省政府近年亦加強應用「粵系列」政務服務平台,為企業和民眾提供一站式服務,非常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