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名女子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微笑暢遊」博物館內為兩名女孩錄製短視頻\新華社
關注中西文化差異,是老外網紅常用的內容,靈感大多源自親身經歷。外國的相貌配上「中國化」的衣食住行,總是搞笑又可愛。中文外號叫「虎子」的加拿大人菲索,從去年開始,把自己來中國學習生活的視頻都傳到了抖音上。「我玩抖音並不是為了出名,就是做個視頻日記吧。」
菲索眼中,中國既有壯美的大山大水,也有細膩的街頭巷尾。「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位中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中國的文化最具吸引力。這些都讓我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翻閱視頻便能發現來到中國後菲索的變化:從前從不吃湖魚,現在偏偏愛上酸菜魚;滴酒不沾的人,現在每遇冰鎮啤酒和烤串就垂涎三尺……
「抖音不僅讓我學會了微信支付,還讓我喜歡上高鐵出行和汗蒸洗浴。」菲索告訴大公報,他的抖音遊記已帶着朋友和家人遊了大半個中國。
隨着越來越深融入中國生活,老外們對「文化差異」的觀察,也告別了「吃飯用筷子,過年吃餃子」的表面現象。「剛來時中國同學常和我說,『凡問百度』,但現在,我有求就去『刷抖音』。」菲索笑着說,他在抖音上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中外好友,一起交流學習,一起去戶外徒步、一起去做社區公益。 記者 盧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