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綜合新華社、第一財經報道:13日,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國已連續四年組織開展6G技術試驗,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6G技術試驗,形成超過300項關鍵技術儲備。
6G網絡最快2030年開始部署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是通感算智深度融合、空天地一體全域覆蓋的新一代移動信息網絡,被視為未來十年全球最重要的新一代綜合性數字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將實現通信、感知、計算、智能等多技術融合創新,實現「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的目標。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表示,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融合技術方案研究,一體推進技術研發、標準研製、試驗驗證、應用培育等工作,為6G標準化產業化奠定堅實基礎。我國6G技術試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關鍵技術試驗階段,明確6G主要技術方向;第二階段是技術方案試驗階段,將面向典型場景及性能指標,研發6G原型樣機;第三階段是系統組網試驗階段,將研發6G預商用設備,開展6G關鍵產品測試。
13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年6G發展大會發布的消息顯示,制定全球移動通信標準的國際組織「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已啟動網絡架構、無線空口、安全技術等6G研究項目,形成了6G標準化時間表和技術路線圖。業內預計,6G網絡將在2030年左右開始部署。到2040年,6G連接數有望超過50億,佔全球移動連接總數的一半。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方面介紹,當前6G技術研發已取得階段性進展,關於6G服務需求的研究已完成77%,涵蓋人工智能集成、計算、感知等方面的架構研究正在推進。
在6G進展方面,中國指導成立了IMT-2030(6G)推進組,發布《6G總體願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等研究成果,組織對通感一體化、無線AI等6G關鍵技術開展測試驗證,加速技術成熟,同時,進一步深化與歐盟、韓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在6G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
針對6G系統架構這一核心研究方向,IMT-2030(6G)推進組組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中國正推動構建智能體協助網絡、網絡運行智能體、原生智能體網絡等6G系統架構,構建AI即服務的網絡能力。「6G將擴展移動通信能力的邊界,使無處不在的AI服務與生態系統成為可能。」
AI技術爆發 6G「大顯身手」
分析指出,AI技術的爆發催生「數字孿生、智慧泛在」願景。例如,在健康領域,通過可穿戴設備構建人體數字化模型,結合醫學AI可提前預測心梗、腦梗等疾病風險,提醒病人提前干預和處理,從而避免疾病的發生;在交通領域,數字孿生技術可實時模擬路況並優化調度,為未來的三維立體交通系統提供效率和安全的保障。這些場景均需依賴6G「通感算智安」一體化能力。
而6G的本質是打造「移動信息網絡」,貫通信息採集(感知)、傳輸(通信)、存儲、處理(計算/AI)和應用全鏈條,實現從「單一通信服務」到「一站式按需服務」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