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2025年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畢業博士生接受撥穗禮。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因其發布的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在內地社交網站衝上熱搜。招生簡章顯示,2026年該校博士研究生招收數量將擴增至5000名,較前一年增加近1000人,三年間擴招幅度超過40%,力度之大引發熱議。此外,部分非全日制博士生高達78萬元(人民幣,下同)每期的學費也成為話題,對此,上海交大回應指,博士生具體招收數量將根據學科建設需求和生源情況適當調整,而78萬元覆蓋的「一期」通常是4到6年。
有學者對《大公報》表示,隨着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博士培養規模的適度提升確有其必要性,但需要關注供給增速是否快於產業吸納能力。還有教授發表觀點認為,高校擴招博士是教育市場化的表現,但要防止學歷貶值等相關問題。\大公報記者 孔雯瓊上海報道
招生簡章顯示,上海交通大學2026年計劃招收約5000名博士研究生,最終以教育部核定的招生計劃為準。根據往年數據統計,2024年該校招收博士生約3500人,2025年招收約4000人。按2026年招收5000名博士計算,三年間擴招幅度超過40%。
擴招聚力國家重點戰略產業
從專業目錄來看,招生重點傾向機械、計算機、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國家重點戰略產業範圍。財經作家、經濟學博士向坤對《大公報》表示,隨着中國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科技創新體系加速構建,博士培養規模的適度提升確有其必要性。「從行業背景來看,當前中國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亟需具備原創能力的戰略科技人才。作為頂尖高校,上海交大博士培養緊扣國家需求,擴大招生規模正是響應並落實培養造就大批戰略科技人才的時代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亦指出了擴招的市場化意義。他表示,高校擴招是為了解決收入來源。「2024年上海交通大學的總收入超過300億元,其中事業性收入佔60%左右,當中就包括學費。」
研究人才與應用場景待融合
擴招的初衷是積極的,但同時也需要注意潛在問題。向坤表示,當前,博士擴招在部分領域已經出現明顯的就業結構性矛盾,博士人才的需求結構與國內產業升級的方向並不完全一致。雖然博士流向產業已成為大勢所趨,但如何讓博士在企業中真正發揮作用、與實際應用場景深度結合,仍存在討論空間。「例如一部分博士在進入企業後,難以感受到明確的價值體現,學術研究與產業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壁壘,使得人才使用效率不高。」
此外,國內不少行業升級對博士需求量有限,特別是仍以經驗積累和規模製造為主的產業,對高層次研究型人才的吸納能力相對不足,「為此國內也在推動和產業實踐更加密切的博士門類招生,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聶輝華亦指出擴招的另一些潛在問題。例如教育市場化背景下,部分高校設立很多新的專業,從而達到創收的目的。此次上海交大部分非全日制博士的收費成為話題。招生簡章學費表顯示,不同博士生收費從10萬元至78萬元不等。而非全日制會計博士學費則高達每期78萬元,全日制會計博士學費為52萬元。對此,上海交大研究生招生辦回應指,「一期」通常是4到6年,具體由學院和導師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