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3月31日訊(記者 倪巍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中國制造業PMI報50.5%,較前值回升1.3個百分點,升幅優于過去6年同期水平,且在暌違3個月后重返擴張區間,並錄去年10月來新高。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隨着簡政、「減稅降費」等政策的逐步落地,制造業市場供需兩端均有所回暖。受訪專家表示,隨着春節因素的淡去,市場供需均獲明顯改善,儘管本季宏觀經濟整體依然偏弱,但隨着穩增長系列政策的持續顯效,市場信心將獲提振,經濟運行也將逐步走穩。
春節過后,制造業逐步恢復正常生產。趙慶河介紹,「生產活動加快,內需繼續改善」、「新動能較快增長,消費品行業運行穩定」、「價格指數上揚,企業採購意願增強」,以及「世界經濟增長有所放緩,進出口動力仍顯不足」,是3月中國制造業運行過程中呈現的主要特點。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春節過后企業已逐步恢復生產,制造業整體景氣度亦現明顯的季節性回升。他並指,3月制造業PMI升幅高於過去6年同期水平,表明在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下,實體經濟需求已獲改善,經濟運行呈現積極變化。
分企業規模看,3月大型企業PMI報51.1%,較前值回調0.4個百分點;當月,中、小型企業PMI依次為49.9%和49.3%,分別較前值提升3和4個百分點。
申萬宏源宏觀高級分析師秦泰分析,從各類型企業景氣度看,中小型企業信心明顯修復,其生產、新訂單、新出口訂單、進口、生產經營活動預期等指標亦均獲明顯改善。他並指,春節后制造業企業復工意願較強,各分項指標悉數回暖,制造業整體新訂單和生產指標改善最為明顯。
五大核心指標全線回暖
記者留意到,官方制造業PMI五大核心指標在3月全線上揚;其中,生產、新訂單、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標高於榮枯線,惟原材料庫存和從業人員指標低於榮枯線。
數據顯示,3月制造業生產指標為52.7%,較前值回升3.2個百分點,重返擴張區間;新訂單指標51.6%,較前值提升1個百分點,已連續2個月維持擴張區間;原材料庫存指標為48.4%,較前值回升2.1個百分點;從業人員指標報47.6%,較前值微升0.1個百分點;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標為50.2%,較前值回升0.4個百分點。
「五大核心指標的全線上揚,表明穩增長政策的積極效果已逐漸顯現。」劉學智認為,從生產指標看,春節后企業已集中開工,生產活動也明顯加速,鑒於新訂單指標已升至近半年新高,預示市場續期出現改善。他續稱,綜合制造業價格指標判斷,近期PPI同比漲幅或止跌回升,工業領域通縮壓力料隨之減弱。
秦泰提醒,隨着春節因素的褪去,企業生產意願明顯增強,並開始加大原料採購。另一方面,新訂單的持續回升,及新出口訂單的反彈,或顯示內需已有邊際改善,外需信心也有所修復。他並判斷,考慮到原材料價格和出廠價格的持續改善,3月PPI環比或將上漲,同比增速亦有望反彈。
本季制造業運行料趨穩
展望未來,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認為,儘管2月份制造業運行受春節因素影響,但春節後市場回歸正常軌道,市需增加的同時,企業生產開始擴張,企業採購也趨活躍。總體看,中國經濟趨穩運行仍有較好基礎,首季宏觀經濟出現較大回調的概率微,當季經濟增速仍有條件維持去年四季度水平。
劉學智說,制造業供需兩端雖獲改善,但本季中國宏觀經濟整體運行狀況依然偏弱,經濟增速或仍會放緩,但在穩增長政策持續顯效背景下,有益于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也將持續湧現,未來經濟運行料逐步走穩。他並指,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有助於減輕制造業企業負擔,並提振市場信心,預計二季度制造業PMI有望維持在榮枯線上方。
秦泰相信,個稅及增值稅的結構性減稅,以及中美經貿磋商所獲得的積極進展,分別有望改善國內外製成品需求,進而有助於中國制造業訂單和生產信心的穩定,未來一段時間官方制造業PMI料延續平穩走勢。他補充說,隨着「減稅降費」和貨幣傳導機制的疏通,民企、小微企稅費負擔與融資成本料續改善,中小企信心的修復將變得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