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蕾(右)說,1988年隨父親到福建南平,見證了黨和政府為少數民族脫貧致富做的努力。(蔣煌基 攝
大公網3月10日訊(記者 蔣煌基)「1988年我隨父親來到山水秀美的閩北南平,從此就再也沒有捨得離開過。黨和政府從來沒有遺忘過我們這些散居的少數民族」。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台籍全國人大代表黃蕾告訴記者,作為福建省高山族的代表,在這片青山綠水聽到了一個又一個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發展故事。
「福建的高山族雖然人口較少,但也是各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大多來自台灣,與台灣高山族同胞同屬一宗,血脈相連。」黃蕾向記者介紹,在福建的高山族一共有470多人,主要分布在南平、三明、漳州等當地8個設區市,僅南平一市即有高山族78人。
其實在福建南平,除了高山族,還有42個其他民族共同生活。長期以來,民族村經濟普遍落後,多數屬於貧困村和欠發達村。2002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到南平調研時,親自總結提升了「抓好一個班子、找好一條路子、建好一個機制、打好一個基礎」的農村工作機制,即「南平機制」。
「南平機制」讓每個少數民族村都有下派村支書或駐村幹部,都有科技特派員掛點,實現了南平全市48個少數民族村對口幫扶的全覆蓋。黃蕾說:「近三年,幫扶單位累計投入近4200萬元幫扶資金,幫扶項目119個,民族村受益人口達3萬人。通過打造、融入「武夷品牌」建設,開展「生態銀行」試點項目,為少數民族脫貧、鄉村振興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實踐。」
據了解,近7年近福建高山族即獲得幫扶資金350多萬,實實在在解決了生活、生產和教育等等實際困難。「政府的幫扶中還引進了台資企業在閩北落戶,也在當地建立蓖麻種源基地等等,推動閩台農業互惠合作,並與當地鄉村振興計划相結合,讓更多更好的民生項目惠及全體高山族同胞」黃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