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甘肅中葯材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時間:2018-10-15 21:46:25來源:大公網

中葯材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現場(劉俊海 攝

  大公網10月15日訊(記者 劉俊海)15日,甘肅省中葯材產業扶貧現場推進會在定西市渭源縣舉行。來自甘肅省14個市州的40多個縣區政府及農牧局主要負責人等300餘人參會。會上,渭源縣、岷縣、宕昌縣、民樂縣等縣區及中葯材加工公司、合作社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並舉行了社企對接簽約儀式。甘肅省農牧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旺澤表示,中葯材產業是甘肅具有資源優勢和稟賦條件的特色產業,甘肅應抓住機遇做好中葯材產業扶貧規劃,推進甘肅中葯材產業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李旺澤指出,甘肅中葯材種植面積為450萬畝,年產量80萬噸左右,加工量為20萬噸左右。甘肅中葯材種類繁多,在全國統一普查的363個主要品種中,甘肅就有276種。由於中葯材種植的特殊氣候和土壤條件,能夠種植中葯材的地區都在甘肅的貧困地區,種植的重點縣有40多個,其中30畝以上的縣的農民有一半的收入來自中葯材,因此中葯材的種植在貧困區的農民收入中佔有很大的比重。

  李旺澤強調,各縣區要積極制定規劃,力爭三年內甘肅中葯材的種植面積達到500萬畝。同時,中葯材產業的主攻方向應放在提質增效上,要在標準化、質量及品牌的打造上下工夫,打造增值鏈。另外,中葯材產業發展要向保健、養生上發展,提升價值,帶動產業長久持續發展。

  定西市委書記唐曉明表示,中葯材產業扶貧取得實效,核心是提升自身發展水平,增強產業脫貧帶動能力,關鍵是創新推廣產業脫貧模式,確保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長期受益,穩定脫貧。2017年,定西市中醫葯總產值達到144億元,中醫葯產業對財政貢獻率達13%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中醫葯產業已經成為助推脫貧攻堅,壯大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富民產業、小康產業。

  中葯材產業成富民脫貧好產業

參會代表向農民詢問中葯材相關情況(劉俊海 攝

  當天上午,與會的300名代表分為兩組,對渭源縣的會川江能中葯材交易市場、萬畝中葯材共建共享種植基地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進行了實地觀摩考察,代表們與企業負責人、農戶進行深入交流,學習借鑒技術經驗。

  渭源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甘肅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現有未脫貧人口5萬餘人。同時,渭源縣還是中葯材種植大縣,有「千年葯鄉」「黨參故里」的美譽。中葯材種植面積40萬畝,年交易量10萬噸以上,交易額達16億元。

  渭源縣縣長藺紅軍介紹,在產業扶貧工作中,通渭縣着力構建集中醫葯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格局。目前,全縣中葯材種植面積達的產達到40萬畝,干葯產量達到8萬噸,發展中葯材專業合作社836家,中葯類加工企業73家,綜合產值達到13.9億元。

  「發展中醫葯產業,通渭縣將科技創新,構建標準化生產體系作為重點,與浙江中醫葯大學、甘肅省農科院、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開展中葯材新品種引進試種、道地中葯材提純復壯、新技術科研實驗,大力推廣地膜,種植增產、覆膜育苗種植技術,富硒黃芪栽培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當歸膜側斜植栽培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獲得了無公害中葯材(黨參)產地和白條黨參原產地地理標識認證。」藺紅軍說。

  公司、合作社帶動農民穩定就業增收

渭源縣萬畝標準化種植基地(劉俊海 攝

  通渭縣目前累計成立合作社2138家,實現每個村兩家合作社,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全縣1.13萬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使得貧困戶每年穩定增收3000元以上。

  渭源縣鴻裕達中葯材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合作社成立於2015年11月,目前共有社員247人,帶動其他農戶260人。為帶動農民致富增收,合作社採取訂單種植帶動模式,合作社與周邊農戶簽訂定單種植協議1250畝,按照高於市場價5%統一收購,貧困戶畝均增收280元。另外,合作社還採取勞務輸出帶動模式,土地入股分紅模式,折股量化帶動模式,確保農民增收,按期脫貧。

  甘肅省渭水源葯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公司通過保護價收購協議建設種植基地3600畝,帶動農戶增收,並探索市場競爭和脫貧攻堅的新渠道,建成「西部中葯材網」「西部中葯材交易網」電商平台,依託該平台,指導開設旗艦店8個,分別入駐「淘寶網」等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創業積極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