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渝兵工洞建博物館 展陳67件一級文物

時間:2018-06-18 15:05:37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在1945年8月15日發表的「日本投降矣」報道,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在建川博物館展出

  大公網6月18日訊(記者冀萍)利用抗戰時期兵工生產洞洞體作為館址設立的特色博物館——重慶建川博物館18日開館。其8個主題博物館展陳文物藏品4萬多件,其中67件是國家一級文物,主要包括抗戰、兵工、民俗、紅色年代等近現代史料、物品,囊括從辛亥革命到改革開放百年的中國歷史積澱。項目一期佔地約250畝,總投資約12.87億元(其中文物評估作價11億元),分為重慶建川博物館、抗戰兵工街、國防兵器文化主題公園和茶文化主題公園4個功能區。 

  18日時值重慶直轄21周年,重慶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介紹,該館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不少與重慶有關。比如馮玉祥將軍于抗戰期間親自制作的花盆,在歌樂山瓦罐廠燒製,並在花盆上燒刻了「抗戰第一、勝利第一」八個大字;例如豐子愷的代表畫作——《勝利之夜》,描繪了日本宣布投降後第三天(1945年8月18日)重慶的一個畫面,以贈新吾先生紀念抗戰勝利;又如蔣介石在重慶親筆簽署涉及經濟、物價的公文。 

  蔣介石親筆批示文件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在建川博物館展出

  重慶建川博物館最大的特色是利用兵工廠洞體作為館址。樊建川稱,「在潮濕的兵工洞內建博物館並不容易。在不改變兵工洞原貌的基礎上,館內的展板都是用鋁材制作。為了保證館內4萬件文物完好,我們還設置了幾十台抽濕機,不間斷除濕。希望通過博物館將中華民族有正能量的歷史事件、優秀文化、寶貴經驗傳承下去。」 

  《大公報》刊登日軍投降的消息,在1945年8月15日發表「日本投降矣」報道,標題用五個醒目的特大號黑體字和一個感嘆號,令人振奮,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在建川博物館展出;同時,《大公報》創辦人之一胡政之的遺囑也在博物館展示;此外,《大公報》在1944年3月25日第一版中報道重慶空軍烈士公葬公祭典禮籌備會啟事、《大公報》小叢書《中印公路是怎樣打通的》、《大公報》時事照片中刊登日軍凌辱中國婦女等亦在博物館展出。 

胡政之遺囑

  重慶建川博物館分為兵工署第一工廠舊址博物館、抗戰文物博物館、兵器發展史博物館、票證生活博物館、中醫葯文化博物館、重慶故事博物館、中國囍文化博物館、民間祈福文化博物館等8個主題博物館。展陳文物集中體現「為了和平,收藏戰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的建館宗旨。 

  該博物館是重慶抗戰兵工舊址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九龍坡區謝家灣付家溝片區,系重慶建設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生產廠房集中地之一,現存兵工生產洞53個,前身為解放前國民政府兵工署第一兵工廠,其歷史可溯及清末洋務運動時張之洞創辦的漢陽兵工廠。2013年,該片區作為重慶抗戰兵器工業舊址群,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9月,九龍坡區與四川安仁建川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重慶建川博物館應運而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