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青島峰會新聞中心內,科技元素十分搶眼,外國記者對人工智能深感着迷\ 大公報記者丁春麗攝
6日上午,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正式開放。中心由獨具特色的海爾全球創新模式研究中心改建而成,整體建築時尚、浪漫,很有青島風格。新聞中心的內部裝飾和設施亦特點鮮明,突出節儉、環保、創新、科技、特色的理念。除了各項服務保障,人工智能、人臉識別、多音頻傳輸系統同聲傳譯等科技元素十分搶眼,傳統文化展演更是獨具青島特色。\大公報記者 丁春麗、楊奕霞青島報道
「歡迎光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新聞中心,很高興為您服務。」《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北京分社社長卡斯巴申.安德烈被新聞中心門口的迎賓機器人「六六」所吸引。作為一位迎賓機器人,「六六」是「新聞中心通」,它掌握中、俄、英三種語言,諮詢、問路、導航樣樣都行,是一名人機交互的能手。
「六六」還有幾位機器人小夥伴,包括運貨機器人「店小二」、安防機器人「海海」,它們一起為境內外媒體註冊記者提供服務。集眾多高科技於一身的「海海」採用了人臉識別、熱源掃描、自主巡邏等技術,配備遠程、夜視鏡頭,根據設定好的路線進行自主巡邏,或是人機遠程協作完成相對複雜的安排執勤任務。記者看到,安德烈跟隨着「海海」在新聞中心「巡邏」,一邊用手機拍攝,一邊向工作人員了解機器人的具體功能。
節儉辦會細節周全
安德烈在中國工作兩年多,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他告訴記者,此前他採訪過很多重要的會議,還是第一次看到使用機器人為記者服務,機器人也將成為他今天報道的亮點。
安德烈告訴記者,他注意到媒體工作區的電腦採用了中、英、俄三種語言,這讓他深感驚喜,不住點讚:「新聞中心特別專業,很用心!」
記者還了解到,新聞中心為媒體所配備的電腦、打印機、辦公傢具、儲藏櫃等物資盡量以「租賃」代替「購買」,這也是此次峰會節儉辦會的一個範例。
而新聞中心場館建設亦充分體現了環保節能理念,採用污水源熱泵系統提供採暖和製冷,採用太陽能系統提供熱水等節能環保措施。全場隔斷運用靈通環保隔斷搭建,遵循「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理念。
設九條場外採訪線路
在現場,藍色成為新聞中心的主色調:藍色的背景板、標識、志願者服裝……這也體現了青島的海洋特色。此外,新聞中心還設置了9條場外的採訪線路,線路主要集中在青島的知名景點以及品牌企業,讓記者們更深入了解青島。
青島概覽路線包括青島規劃展覽館、海爾工業園;故居名勝線路包括參觀老舍故居、信號山和青島藝術博物館;海洋之星線路有小魚山及中國海洋大學;還有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線路、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的動車小鎮線路,以及青啤博物館的「醉美」青島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