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范迪安認為,中國美術人一定要創作出具有中國氣派的新作品\受訪者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張寶峰、凱雷北京報道:談及與香港美術的交集,范迪安笑着說,「我還是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的時候,就跟文樓、靳埭強等香港老一輩藝術家有深入的交流,也參加過一些香港展覽的評選,並組織過『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作品』赴港展出,也收到了香港同胞的熱烈反響。」
說到對香港藝壇的評價,范迪安認為,一方面,香港與國際藝術界有頻繁和良好的接觸,擁有各類豐富的藝術訊息,因此香港藝術家的創作也十分多元、各具個性,這也是香港文藝界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香港藝術市場的活動都非常好,特別近些年更發展成為國際上重要的文化產業和藝術經濟交流平台,這些都使得香港的文藝活動和文藝創作非常活躍。
「如果要說值得補強之處,那便是如何在中華文化和藝術傳統領域,使香港文藝界有更多的體認,如何在香港藝術家的創意中更好地融入中國藝術的豐富資源,這或許是香港美術界同仁需要進一步思考的課題。」
范迪安說,中國美術發展源遠流長。早在公元三世紀,中國美術就有自己獨立的畫論。可以說,以中國美術為代表的東方美術與西方繪畫構成了迥然不同的「雙峰體系」。中國古代的繪畫、雕塑、營造,都是舉世公認的文化瑰寶,因此如何激活這些遺產,實現傳統的現代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應該成為香港美術界更多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