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傳延悲天憫人 樹德傳薪精神

時間:2018-05-31 03:16:17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張寶峰、凱雷北京報道:在觀照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歷程時,歷任院長無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維度。從徐悲鴻到吳作人,從靳尚誼到潘公凱,他們不僅在藝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育人為學上為後輩樹立了崇高的典範。

  「前任院長們的第一個共性,就是他們都把自己的藝術抱負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他們都能發時代之先聲。」范迪安說,徐悲鴻先生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他從歐洲學成歸來,但作品中體現着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和人文關注,他為普通人畫像,對勞動者關切,作品中流露出對國家民族和人民大眾的真摯情感,正是20世紀中國美術的新內涵與新價值。

  在范迪安看來,將立德樹人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把傳承薪火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關愛學生,誨人不倦,是前任院長們的另一可貴共性。「以靳尚誼先生為例,他對年輕一代總是寄予希望,不斷栽培。譬如我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的資歷並不很長,但靳先生拔擢我任院長助理,直至我走到今天的崗位,始終都凝聚着靳先生的關心和言傳身教。」

  在採訪進行的時候,中央美術學院正同時舉辦三場大型展覽:「與時代同行─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精品展」、「中國設計─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科成果展」、「悲鴻生命─徐悲鴻藝術大展」。其中「徐悲鴻藝術大展」即由范迪安親自策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