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嫦四」中繼星升空 地月搭「鵲橋」

時間:2018-05-22 03:16:21來源:大公網

  圖:五月二十一日五時二十八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圖為發射現場/中新社

  5月21日5時2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鵲橋,將成為世界上首顆運行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為中國首次實現月球背面着陸探測提供中繼通信。鵲橋號中繼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着中國成功邁出月球背面登陸與探測的第一步。/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北京報道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搭載着鵲橋號中繼星的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飛行25分鐘後,星箭分離,將衛星直接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40萬公里的預定地月轉移軌道。鵲橋衛星的太陽翼和中繼通信天線展開正常。後續一段時間內,鵲橋號中繼星將經中途修正、近月制動和月球借力,並完成L2點捕獲、軌道修正後,最終進入環繞地月L2點的使命軌道。

  載超長波微衛星 展編隊飛行

  此次發射還搭載了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的兩顆月球軌道編隊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龍江一號」「龍江二號」,將開展月球軌道編隊飛行、空間超長波天文干涉測量等技術試驗。鵲橋號中繼星和微衛星還將利用攜帶的荷蘭研製的低頻射電探測儀、沙特研製的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中山大學研製的激光角反射器等有效載荷,擇機開展科學探測試驗。

  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將實現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和巡視勘察。鵲橋號中繼星承擔嫦娥四號着陸器和巡視器與地球間的通信和數傳任務。據介紹,月球背面探測計劃,是全球航天事業中的熱點和難點。月背探測之所以難,是因月球在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着地球公轉,導致月球永遠都只有一面面向地球,而另一面則永遠處於背向地球的陰影中。由於月球本身的遮擋,運行到月球背面的着陸器和巡視器無法與地球進行通信,可謂「兩眼一抹黑」。所以,解決着陸器和巡視器在月球背面時與地球之間的通信就成為月背登陸探測的關鍵難題。

  鵲橋號的升空,被認為是人類邁向月球背面的第一步。據介紹,鵲橋號中繼星將在地月連線延長線的L2點附近,圍繞L2點飛行,實現對地、對月中繼通信,保障嫦娥四號任務實施。鵲橋號衛星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約為6.5萬公里,距地球40多萬公里。

  通俗地講,就是將鵲橋發射到L2點,讓月球處於地球和中繼衛星之間,這樣一來,鵲橋既能「看到」月球背面,也能「看到」地球。利用中繼星實現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這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第一次實現,堪稱是中國人的創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