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生喜歡在廣東參與實習活動/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盧靜怡北京報道:事實上,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提出前,區內高校間組織的大學生交流活動已比較頻繁。活動中,香港學生能夠零距離感受內地發展成果,粵港澳三地青年也擦出不少友誼火花。記者回訪曾參與大灣區交流的港生時,不少人都很懷念在內地生活的時光,有的學生更找到了合適的工作,留在內地。
港生劉綺雯在廣州暨南大學就讀時,就非常活躍,除參加多個社團外,還組隊參加創業比賽,這段經歷被她形容為「收穫滿滿」。「來到大灣區內的名校就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她說,當年考入暨大時因分數較高,還拿到了優秀學生獎學金,並減免了部分學費,「老師也特別關注港生等外招生,對我們的要求會特別嚴格,但因此我們也學到很多東西。」
初來內地學校報到時,劉綺雯曾遇過語言交流問題。她主動加入辯論隊鍛煉,普通話進步迅速。而作為一名香港學生,她更喜歡和內地學生一起學習。她續稱,內地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能力較強,在交流中會產生思維碰撞,「在廣州讀書的時光過得十分有意義,開拓了眼界,熟悉內地語言和生活方式,相信對未來發展會有幫助」。
另一名就讀新聞系的香港學生陳潔欣,去年從暨南大學畢業後,留在廣州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她笑言,內地的求學生活給她帶來了新認識,除體驗內地共用單車、移動支付等便利生活外,學校對港生推出的豐厚獎學金也讓她經歷了一段充實的時光。求學期間,她分別榮膺一等和二等獎學金。利用獎學金,她在內地旅遊和報讀各種興趣班,自我增值。「我問過在香港高校就讀的同學,他們反而比較難得到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