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不少港區代表委員都盼望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更便利。圖為大灣區內,市民在辦理業務/資料圖片
在廣州一家銀行櫃枱上,職員一邊核對着證件,一邊在鍵盤上噼哩啪啦地敲下客戶資料。30分鐘後,打算與朋友合夥開公司的港商梁先生就拿到電子營業執照。梁先生的經歷並非個例,為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東正在不斷簡化創辦企業手續,去年底更出台「外資十條」政策,在營商便利、進一步對外商開放投資領域等方面創新。今年兩會期間,部分港區政協委員也提交了相關提案,建議進一步提升大灣區整體營商環境,給予香港投資者與內地企業同等優惠。/大公報記者盧靜怡北京報道
就如何提升大灣區整體營商環境,一眾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全國兩會上紛紛建言獻策。其中,民建聯提議,大灣區可進一步開放服務業,撤銷目前內地對香港多個服務業的准入限制。如在創意產業方面,撤銷香港與內地合拍片主要演員比例限制等。此外,希望允許香港個體工商戶毋須經過外資審批就能參與特許經營。而營業範圍亦應與內地商戶看齊,享受國民待遇,獲得更多元化的投資機會。
大灣區可複製港融資經驗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美亞娛樂主席李國興表示,內地電影票房高、觀眾群體龐大,市場很有前景。不過,目前在開設電影院、院線投資、演員比例等,均對境外資本有所限制,往往令人有可望而不可及之嘆。「以我在大灣區經營的經驗來看,若大灣區允許港澳企業享受內地企業同等政策,將帶起一大批有創新能力的港企。」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祥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紅天則表示,在金融領域方面,香港的國際化經驗可輻射整個大灣區。「比如在融資領域,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可借鑒香港,在貸款程序方面更加國際化。」陳紅天表示,香港任何企業向銀行貸款,在款項到期以後,只需辦理簡單手續便可向銀行直接延期。而內地目前仍然以「貸新還舊、還舊貸新」的方式處理到期貸款,企業經營成本變相水漲船高。
此外,目前內地仍須通過政府登記實現所有權轉讓,相較之下,海外轉讓手續更加簡化和流暢。「我認為不動產或所有權股權過戶,只要雙方在律師面前簽字,就能同時生效。」陳紅天認為眼下問題很容易解決,香港長期實行市場經濟,在金融服務和法律環境方面積累的經驗可以嘗試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分享。
內地與港澳有望擴大金融聯通
另有部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關注點放到大灣區營商環境是否公開、透明上。葆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梁偉強坦言:「希望可透過公平競爭,參與內地的工程項目建設。我們在投標過程中曾有過不愉快經歷,有一次,公司滿足對方所有條件,且投標價格最低,但最後反而落選。希望今後的投標環節能更公開透明,讓參與者心悅誠服。」
前海香港商會首席會長林新強稱,港商是很注重投資地區的法律環境。目前全國11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其中7家就落戶在前海。「前海法院首創適用香港法律審結經濟糾紛案件,實現前海適用香港法律的重大突破,為很多港企所稱道。」他期待大灣區可沿着法治化方向進一步開放改善。
粵港澳大灣區除已有的自貿區外,未來還將迎來開放程度更高的自貿港政策。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在兩會上表示,支持廣東自貿區設立自由貿易港,實行國際通行的自由貿易政策和更高標準的貿易監管制度。此外,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雙向開放與聯通,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建設國際商業銀行,推動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