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三年再加油 打贏藍天保衛戰

時間:2018-02-28 03:16:40來源:大公網

  圖:藍天下的天安門廣場 網絡圖片

  「大氣十條」實施五年收官,針對大氣污染治理的戰役仍在繼續。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27日在環保部例會上透露,環保部正在研究起草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仍是主攻陣地。專家表示,五年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百分之八十靠「人努力」,百分之二十靠「天幫忙」。環保督查對改善空氣質量產生重要作用,環保部官員表示,環保督查絕對不是「運動式」,也絕不會是「一陣風」。/大公報記者馬靜北京報道

  劉炳江在例會上總結了大氣十條實施五年成果,他說,大氣十條確定的各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得到實現,2017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分別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58微克/立方米。他還透露,中國設立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528億元專項資金和100多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

  防治大氣污染進入攻堅期

  劉炳江指出,中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已經進入攻堅期,為此要研究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計劃,明確具體戰役及其時間表和路線圖,持續改善空氣質量。他進一步介紹,三年作戰計劃具體包括主攻陣地、主攻方向和突破點,主攻陣地是以京津冀及周邊等重點區域,主攻方向是着重解決產業結構問題、能源結構問題、交通結構的問題。突破點就是聯防聯控,重點解決重污染天氣。

  在大氣污染治理過程中,環保部曾展開大規模執法活動,許多企業被停產限產,有質疑聲音認為,治理環保導致經濟損失過大。對此,劉炳江回應,2017年是環保執法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清理整頓「散亂污」企業力度最大的一年,但在2017年中國工業生產增速扭轉了連續六年下降的態勢。他說,對「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換來環境質量改善,促進了動能轉換,提升了城市品位,從更深層次激活了生產要素,達到「一石多鳥」的目標。

  中國空氣質量逐步改善,究竟是「人努力」還是「天幫忙」?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27日在環保部例會上表示,經氣象、環境、能源多個領域的專家院士定量分析,五年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人努力」貢獻佔80%,「天幫忙」貢獻佔20%。

  強化督查是「鋼牙利齒」

  去年,環保部採取了強化督查等系列強有力的環保執法行動,被外界質疑為「運動式」環保,如何建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環保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回應,最好的長效機制就是依法辦事,強化督查不是「運動式」,更不是「一陣風」,本身就是長效機制。他說,強化督查是環境執法的有益探索和實踐,是新環保法長出的「鋼牙利齒」,強化督查積累的有益經驗,可複製,可推廣,在今後的環境執法中這些好的做法一定能夠得到繼續推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