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北部灣電子資訊企業生產線上的越南工人\大公報記者蘇徵兵攝
【大公報訊】記者蘇徵兵報道:在北部灣自由貿易核心區欽州保稅港內,穿過一排排整齊的集裝箱,隨後經過一片等待交易的高檔小汽車擺放區,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在2014施政報告中提及的香港青年創業典範潘家穰,其香港海偉協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屬下廣西北投寶迪紅供應鏈有限責任公司,不少顧客正在此採購紅酒和咖啡。
與潘家穰一樣前來北部灣「掘金」的香港企業還有3家,他們看中的都是東盟和內地的市場。隨着北部灣自貿區的建成,中國與東盟貿易每年以30%高速增長。潘家穰稱,香港所有的產品都可以通過這個管道進入廣西,而廣西的管道可以面對整個中國,整個東盟。
此外,隨着珠三角用工成本的高企,當地引進越南勞工中的政策,也成為吸引港資集聚的另一原因。
據了解,越南工人的月工資約為2000元,而在珠三角,同一工種的工人工資在4000元以上,還不包含企業支付社保的部分費用。與此同時,中越東興─芒街已放開引進越南勞工,以往越南工人在東興務工需要每月一簽,現已放開至半年一簽,未來還有可能繼續便利化。種種利好都吸引着港商前來北部灣。
「近年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為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前沿地帶,漸成包括港資在內的國際投資新寵。」廣西自治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鄭娟說。
據廣西當地媒體報道,北部灣經濟區實際利用港資金額由2009年的22362萬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50582.39萬美元,累計到位比重佔全區總量的41%左右。引進的香港項目平均規模達到8800萬美元,高於全區平均水平。其中,南寧市作為中國─東盟合作的前沿,佔總量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