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峽灣景致的,是雪山瀑布、森林湖泊、漁港村莊。從奧斯陸乘上觀光列車,這些畫面就開始展開,除了都市,上述差不多都有。世界上的峽灣主要在歐洲,歐洲的峽灣主要在北歐,北歐的峽灣主要在挪威。松恩峽灣,是挪威最長最寬最深的峽灣。
我必須糾正自己的知識誤區,峽灣,水源主要是鹹水而不是淡水。上網查資料,才知道其水源從大西洋而來。山上的積雪融化後匯成無數的小溝渠,小溝渠又聚成瀑布,瀑布從陡峭的山上咆哮而下進入峽灣。瀑布傾注的水是淡水,因此那裏又是淡水和鹹水的混合水。
「高峽出平湖」也適合比喻峽灣,深邃湛藍的峽灣水,向內陸延伸二百零五公里,平均寬度四千五百米,最深處一千三百零八米。山脈海拔不過一千來米罷了,雪山卻終年不化,積雪雲朵般地平鋪在兩岸的平地上,而不是堆積在凹陷的溝渠裏。這也提醒我,越靠近極地,冰雪越不易融化,哪怕海拔幾米高。
海鷗在天上鳴叫,好大好漂亮。我愛牠們高貴的、灰白相間的羽毛,更欣賞牠們在空中翱翔時突然停飛,保持靜止狀態的瞬間,牠們努力高昂脖頸,翅膀舒展到了極致。
郵輪到了一個三面環山的峽谷,前面的水道不再延伸。廣播請遊客下船轉乘觀光列車,峽灣到了盡頭。碼頭上一艘等待啟航的十層高的郵輪,兩邊各掛着十艘救生艇,每艘大概裝二十個人,合共四百來人。這是咋回事?如果真遇險,郵輪上的幾千人,哪些人上救生艇?哪些人不上?這事我沒有搞懂。
學建築的姐妹倆遺憾,沒有看見那家米芝蓮餐廳Salmon Eye,一座修得像外太空來客樣子的建築,好像它在峽灣的某個小灣裏,位置堪稱一絕。聽說那裏很容易展開對外太空的想像,UFO、外星人、宇宙飛行器什麼的。
景致還在繼續。列車駛向奧斯陸的幾個小時車程中,不是山野就是牧場,不是森林就是湖泊。為什麼村上春樹要把他那本書取名《挪威的森林》呢?答案或許就是漂亮,其實書中的內容跟挪威的森林也沒有什麼關係。
總記得那些與家鄉有關的事情。登船時「老外」船員跟我們說普通話:「大件行李箱請放在低層。」
「中國話說得這麼好!」
「你們從哪裏來?」
「香港,但是我們祖籍成都。」
「成都?我受不了你們成都人。」
「我們怎麼啦?」
「成都人休閒得好像只休閒不工作。」
「不呢。他們是既會工作又會生活。」我抑制不住內心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