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官學教材修訂歷來因影響深遠而備受矚目。此次中國修訂高中課標,進一步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內容,並明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課程之中。這三部分內容共同拼成了中華文化最完整的知識譜系,有助於學子更通透地認知自身「從何而來」、「向何而去」,並真正樹立起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自信。
在世界四大文明之中,唯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未曾中斷。僅在國學領域,孔孟、老莊、李杜、紅樓……就高峰迭起,令人仰止。正如梁啟超所言,「《論語》為兩千年來國人思想之總泉源,其與《孟子》可謂國人內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此次課標修訂,不僅在「課內外讀物建議」部分保留了《論語》、《孟子》、《莊子》等經典,還增加了《老子》、《史記》等著作,並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類古詩文。強化對中國古代國學經典的熟悉,無疑有助學子明晰中國式為人治世之道的淵源由來,知悉中國人之所思所想「從何而來」。
此次修訂的歷史課標還明確要求學生系統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歷程。鴉片戰爭一聲炮響,改變了中國自足發展的軌跡,而清朝覆亡帝制崩塌,則開啟了中國人探索圖強的新征程。自新民主主義革命至改革開放,正是一幅古老中國從暮氣中驚醒、在跌撞中追尋、於新路上拚搏的波瀾畫卷。只有充分認知這段歷史,身為一名中國人,才能知道自己「何以至此」。
此次課標修訂最引人矚目之處,便是強調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課程之中,而這一點正是為了幫助莘莘學子看清「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經歷了千年風雲、百年求索,今天中國帶着輝煌的歷史、難忘的傷痛,走向新時代,經濟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交上走近國際舞台中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未如此靠近。那麼,眼下該怎麼走?未來向何處去?對於這些關乎國家命運、牽涉個體生活的重大命題,中共十九大給出了擲地有聲的回答。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課程,將幫助學子在「技」之上明確「道」,在「知」之外更具「慧」,為中華學子成長為國家棟樑,為國家棟樑更具文化自信,打開一盞啟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