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周琳北京報道:今年82歲的國防領域老院士—王澤山總說自己固執,一輩子只能做好一件事情,這就是火炸藥的研究。憑藉在火炸藥領域的傑出貢獻,他此前已極為難得地三次問鼎國家科技一等獎。因為將中國古老四大發明之一綻放新活力,行業裏的人尊稱王澤山為「火藥王」,他卻自謙地說:「那是因為我姓王。」
王澤山出生在東北,從小就將「強國方能禦侮」的道理銘記於心。1954年,19歲的王澤山懷揣着強國夢報考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選擇專業時,他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一個「大冷門」—火炸藥專業。王澤山認為,「專業無所謂冷熱,國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火炸藥是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領域。」從那時起,火炸藥研究就成了他的畢生追求。
歷經數十年鑽研,王澤山在含能材料工程領域獲得多項重大研究成果,成為中國火炸藥學科帶頭人。從90年代中期開始,面對制約遠程火炮、等模塊裝藥和炮射導彈等武器裝備發展的難題,經過20餘年努力,王澤山建立了「最大膛壓低、做功能力高」的彈道。通過對發射藥材料、結構和工藝的發明,攻克了國際上至今無法突破的高膛壓、高過載等模塊等技術瓶頸,使中國武器發射裝藥技術水平處於世界前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