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趙一存北京報道:2017中國社會發展高峰會暨2018社會藍皮書22日在京發布,多位內地知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把脈中國經濟發展。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會上透露,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2017年度全球經濟總規模預計達78.7萬億美元(約合615萬億港元),其中,12萬億(約合93.8萬億港元)來自中國,比例超15%。
朱光耀指出,中國堅持問題導向,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保持戰略定力、底線思維、一個腳步一個腳步的發展,這對中國重要,對全世界也重要。
對於如何看待次貸危機爆發10年,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朱光耀認為,2017年,穩定向好發展態勢比較明顯,全球高達70%的國家處於正增長。「十年來首次出現全球主要經濟體穩定增長的態勢,成為經濟發展的拐點。」
此外,藍皮書指出,2017年1月至9月,中國新增就業人數同比增加30萬人,創歷史同期最高,社會公眾的公平感逐步提升,公眾參與共享經濟的熱情高漲。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表示,中國將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他認為,中國已經逐步在國際上甩掉廉價產品生產大國和仿製大國的帽子,創新驅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效應將會逐步顯現和爆發出來;新的人口紅利將逐步形成,將產生一大批大國工匠、技師和工程師;社會保障將實現全國統籌;極端貧困消除後將開啟解決相對貧困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