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生王柏榮:減少港人內地「雙創」壁壘

時間:2017-10-16 03:16:24來源:大公網

  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吸引不少港人北上求學和就業。正在北京大學學習的港生王柏榮表示,自己在內地看到「雙創」發展迅猛,學校附近中關村的一條街道從無名街道到如今聚集眾多創業大咖,吸引各國創業人士前往取經。在經濟發展方面,電子支付、網購,還有騰訊、華為、阿里等品牌的走出國門,都讓人不禁讚嘆「祖國發展真是一日千里!」

  「我覺得,如今港人在內地求學、生活越來越方便。香港的青年真的可以多來內地感受、體驗。」王柏榮期待,未來國家能出台更多例如醫療、社保、子女上學等政策,減少港人在內地創新創業的壁壘,並能進入更多就業領域,為國出力。

  江蘇二孩媽媽龔女士:教育改革 減輕負擔

  「身處教育大省,幾乎所有人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擠破頭想讓孩子去本地最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來自江蘇的龔女士告訴記者,作為一個新晉二孩媽媽,她最關心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龔女士表示,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上幼兒園需要搖號、培訓班收費持續上漲……面對這一系列現實問題,龔女士希望,國家能在考慮教育問題時關注到幼兒園教育,將其納入義務教育範圍,加大投入,降低城鄉差距,減輕家長負擔。

  另外,在龔女士看來,房價居高不下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我們2年前以每平米8000元的價格購買了縣城的房子,如今已漲到18000元,這跟工資漲幅完全不成正比。」她希望,政府能採取更有力的措施降低房價,讓百姓得到實惠。

  河北石家莊市民郝先生:繼續深度反腐

  「《永遠在路上》等紀錄片的持續播放,令很多人感到震撼、受到教育,同時也看到了中央反腐敗的決心。」河北石家莊市民郝先生說,十九大以後,希望中央能在反腐方面有新的措施,期待基層黨員幹部更加廉潔、清明、公正,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對百姓而言,最期待看到的是中國共產黨能建立更規範的制度,讓他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郝先生說,「比如我們老家農村的部分土地遲遲不能推進確權,以及在耕地上建設房地產項目等違規現象還存在,歸根結底就是利益和腐敗的問題。我希望,未來反腐工作在打『老虎』的同時,更要在廣度和深度上做文章,拍掉一切腐敗的小『蒼蠅』」。

  江蘇退休村幹部陳女士:盼提高醫療報銷額度

  「因為幾個月前被查出得了乳腺癌,所以我最近和家人、鄰居談論最多的就是醫療問題。」陳女士說,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射曲妥珠單抗,俗稱赫賽汀。此前在中國,該藥單支零售價高達17000多元,一個周期需要14支。對於患者而言是一筆大開支。如今,赫賽汀降到了每支7600元,只需自己負擔2280元,對於單支購買的患者來說是一大利好。「希望未來醫保報銷額度能從如今的70%漲至80%-90%,其他高價大病用藥也能降價。」

  「身處小縣城,醫療資源不足也是一個問題。我這次手術預約上海專家到這裏來做,非常麻煩。很多人會去上海求醫,這又牽扯到了異地醫保的問題,希望未來能縮小醫療資源的差距。我們縣醫院買不到赫賽汀,無形中增添了病患的麻煩。」陳女士說,為看病貴、看病難、買藥難找到新的解決方法,老百姓翹首以盼。

  退休工人張阿姨:老有所養 老有所樂

  「希望政府能健全社區養老機制,延續現有的醫療、社保改革勢頭,讓每一位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來自河北的退休工人張阿姨說,「醫療方面這幾年有了很大提升,作為一個長期在北京生活的老人,我希望異地醫保更加健全,實現全國聯通,連看小病也能享受本地醫保待遇。」

  關於退休工資的問題,張阿姨希望企業退休職工工資能繼續增長,「最終能達到退休公務員的80%,我就很滿意了!」

  「現在老年人越來越多,很多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張阿姨期待國家能更多關注老人的「幸福感」,「兩個女兒平時工作都很忙,很少有時間陪我們。我希望國家能給家裏有老人的年輕人設置專門假期,讓他們能多回家陪陪老人。」熱愛跳廣場舞的張阿姨還希望,社區能為老年人組織更多娛樂活動。

  北京市民鄧女士:保護環境抑房價

  北京某地產公司職員鄧女士形容霧霾之下的日子,就是「不敢開窗、不敢出門、不敢關空氣淨化器、出門必須戴口罩……孩子肺炎好後就回南方老家避霾,從去年12月初到今年4月。」鄧女士表示,從爆表的時間和霧霾發生的次數來看,北京的霧霾正在逐年好轉。「希望國家能出台更多調控政策,有效節能減排,讓孩子遠離口罩,再也不用回老家避霾。」

  另外,鄧女士還表示,自己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維持生活的同時,還要供樓、養孩子,有些力不從心,更別提置換學區房了。希望工資能再漲一漲,物價尤其是樓價能降一降。」

  北京市民杜女士:立法規範未成年人監護

  「近幾年,教育部門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績,但很多問題依然存在。首先,有孩子補課氾濫問題。現有的小學下午兩三點就放學了,孩子的學習已成為家長的責任,課上內容靠補課,課下內容靠託管機構及家長。」杜女士表示,作為家長,她希望改變現有家長責任制─拚爹式教育,明確細化教師的工作職責並進行考核。杜女士還談到了監護人責任的問題:「兒童在父母身邊受到嚴重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我們在同情可憐受傷害孩子的同時,是否想到監護人失職的問題。希望國家能考慮立法,對未成年人的監護進行規範及責任細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