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千年京城邁向和諧宜居之都

時間:2017-10-15 03:16:08來源:大公網

  圖:2014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了解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新華社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首都發展,始終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堅定不移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5年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心繫首都建設和發展,從治國理政的新高度,以全新的戰略定位為首都發展謀篇布局。五年來,北京大力建設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形成「兩翼」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時升級產業,提升市民獲得感。北京城市發展出現了深刻轉型。

  「我出生在北京,多年在北京學習和生活,目睹了北京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陳舊的古都發展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全過程,真是滄桑巨變。」2014年2月25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時說。

  過去5年裏,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北京市,提出了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雄安新區啟歷史新篇章

  定位準,才能方向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好北京發展問題,需要跳出北京來看。北京要解決遇到的突出問題,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一個覆蓋21.6萬平方公里、一億多人口的宏大國家戰略進入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2016年3月,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綱要,「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輻射帶動環渤海地區和北方腹地發展」列入其中。

  面對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房價高漲、生態環境嚴峻等首都發展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只有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才能為提升核心功能、提升發展水平騰出空間。

  2016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了關於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有關情況的匯報。總書記指出:「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兩個新城,形成北京新的『兩翼』。這是我們城市發展的一種新選擇」「在新的歷史階段,集中建設這兩個新城,形成北京發展新的骨架,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2017年4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公布。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啟了歷史新篇章。

  兩年前,通州郝家府村還是京郊一處不知名的小村莊,如今這裏已經高樓林立,街寬路平,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核心地帶。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工地考察,對建設進展表示肯定。

  京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

  以越來越少的人口增量、產業領域、能源消耗支撐經濟增長。這是三條明顯的趨勢線,折射出首都北京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

  5年來,北京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智能製造系統和服務、新一代健康診療與服務等產業,加速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競爭優勢和增長動能。2016年,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4.6萬億元(約合5.5萬億港元),科技進步對北京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至60%,北京的產業結構進一步邁向中高端,「高精尖」經濟結構進一步形成。

  2017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批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在北京歷史上這是繼1983年後的第二次,在全國則是唯一。這是一張以人民為中心的藍圖,重在「和諧宜居」,這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首都發展最大的關切。

  未來的北京,城市更加宜居,新的「兩翼」助力首都行穩致遠,美好前景令人心馳神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