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醫護團隊和家人為「小簪子」過「百日」\受訪者供圖
近日,一名實際胎齡僅23周、出生體重640克的「袖珍女嬰」,在陝西西安交大一附院醫護團隊近百天的守護和多學科協作治療下,頑強地生存下來並平穩度過百日,創造了生命的又一個奇跡。據悉,這個被醫護人員親切稱為「小簪子」的早產女嬰,是西北地區胎齡最小的超低體重嬰兒。目前該嬰兒已經康復出院。\大公報記者 李陽波
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李暉介紹,6月8日,他們接到緊急求助電話,表示有一位24+1周孕婦出現陣陣宮縮,經B超顯示胎兒實際僅有23周,家屬要求搶救新生兒的願望強烈,需要該院新生兒科醫護團隊進行急救和後續治療。據悉,胎齡23至24周接近人類早產兒的生存極限,救治風險極大。當天11點45分,「小簪子」降生,僅有巴掌大。
連闖兩大「鬼門關」
「孩子的器官只是剛剛成型,功能幾乎是沒有的。第一眼看到她,皮膚是膠凍狀的,在燈下幾乎是透亮的,腿都沒有我們的大拇指粗。」李暉和她的團隊迅速給患兒清理氣道、氣管插管、心外按壓,並進行臍靜脈置管。「小簪子」的膚色漸漸轉紅、心率恢復、四肢開始活動。雖然孩子暫時從生命的邊緣被拉了回來,但稍有不慎,生命便會即刻會停止。
李暉表示,「由於太早降臨,孩子的肺發育很不成熟,呼吸成了最大的問題。」醫護團隊借助呼吸機,從高頻到常頻,從有創到無創再到氧帳吸氧,吸氧濃度一點點下降,每日細心評估病情,及時調整呼吸支持及治療方案。出生不到三個月內「小簪子」就成功脫離呼吸機,戰勝了早產兒最兇險的呼吸系統疾病。此外,按正常情況,「小簪子」本應該靠臍帶吸取營養。經驗豐富的李暉大膽創新,在體外模擬宮內環境,通過鼻胃管將媽媽的乳汁輸送給寶寶,同時給予靜脈營養支持,精確計算每日的腸內及腸外營養量,確保「小簪子」生長發育的需求。
後期悉心護理
在「小簪子」父親的眼裏,他從來都堅信女兒一定會挺過來。「我感覺到她有很強的求生慾望,每當醫生採用棉籤沾點水放她嘴巴裏時,她便會主動吮吸棉籤。讓我看到了她對生命的渴望,她的頑強給了我更大的信心。」
在搶救生命的同時,醫護團隊還針對該嬰兒開展了早產兒早期腦發育支持護理,錄製了媽媽、爸爸及姐姐對她鼓勵的話語,伴隨着音樂,每天定時給「小簪子」播放。「寶貝,我們給你取了一個名字,叫小簪子,喜歡嗎?」「媽媽今天看你了,你是雙眼皮……」
目前,「小簪子」的體重已經達到2.6千克,在度過百日後康復出院。西安交大一附院醫護人員表示,該院將繼續關注和指導該嬰兒的生長發育,學科團隊還將為她量身打造家庭式康復計劃,伴隨她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