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哈工大(深圳)教授唐傑近日表示,香港可利用自身優勢,與廣東共同打造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圖為大疆科技展出的「無人機」/資料圖片
粵港澳大灣區內各經濟體最近陸續向業界徵求灣區發展規劃意見。原深圳市副市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教授唐傑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隨着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香港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可轉變為「超級組織者角色」,通過孵化以創新為主導的新港資企業,與廣東共同打造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大公報記者毛麗娟深圳報道
對於當前香港製造業衰落,航運中心地位下降的現狀,唐傑認為,這並不是問題,而是香港經濟轉型的必經之路。因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依然強大,教育科學實力在不斷增強,在世界城市的地位日見突出。
唐傑表示,香港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加快香港經濟轉型。相對粵港早期「前店後廠」的合作模式,他專門提出了「新港資企業」的新概念,說明粵港之間新型的合作關係。
強化港高校孵化器角色
「香港各大學在培養高素質人才、吸引國際化人才方面比內地一流大學有優勢。」唐傑稱,香港高校應當發揮這個優勢,做以港深年輕人為基礎的創新孵化器,吸引更多的香港年輕人來深圳創業。同時,對接國際一流研發資源,加快港深莞的創新走廊的崛起。形成以香港優秀大學「超級大腦」為基礎,以香港金融中心為依託的優勢,發展以創新為主導的「新港資企業」。
他認為,一旦雙方形成默契,港青香港創業成本高、地貴、人貴、配套資源少、製造業創新空間小等問題就都不會成為大問題,港青可以利用深圳的產業鏈基礎、VC、PE的活躍、巨大的腹地市場大膽試錯,從而有機會造出更多如大疆科技式創新企業。
「如果未來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能夠給香港的現代服務業開個『口子』,讓此前深圳河兩邊的兩條平行線交叉,就會誕生新時代的『新港資企業』,這些企業能夠更廣泛地結合深圳優勢、服務內地。」唐傑看好「新港資企業」的未來。
港深莞科技合作可三贏
今年以來,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多次提到打造穗莞深科技創新走廊。唐傑認為,港深莞有條件率先建成科技創新走廊。香港國際化程度高、大學科研實力強,有機會變成全球創新發現的匯聚點,而深圳是技術研發應用的集散地,加之深圳VC、PE活躍,已形成給新技術定價的價格發現機制,配合東莞的製造,三地合作前途不可限量。
唐傑表示,港資製造業的輝煌時代已經過去,地貴人貴技術被追趕這是不爭的事實,未來屬於「新港資企業」。他舉例,大疆科技就屬於此類企業,創始人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在港科大教授的指導下在深圳開發無人機產品,製造則轉移至東莞松山湖,企業壯大後將法務部及投融資部門落地在香港,企業形態打破了港深地域限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港資企業」運作模式,活生生創造出了一個新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