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像花兒一樣」 老額吉刺繡半世紀

時間:2017-07-26 03:16:46來源:大公網

  圖:7月18日,蒙古袍店裏的繡娘與小孩 大公報實習記者黃璟瑤攝

  18日,扎魯特旗一家在小區裏不起眼的蒙古族服飾小店卻吸引了香港學子們的注意力。一進門就可看見左面牆上掛着各色各樣蒙古族服飾,沙發上兩位身着蒙古族傳統服飾的蒙古族「額吉」正在刺繡,蒙語裏額吉是對年邁的婦女的尊稱,記者一聲輕輕的額吉,老人家放下針線活抬頭微笑地用蒙語問候學子們:「賽白喏(你好)!」

  65歲的繡娘名字叫色音其其格,翻譯過來就是像花兒一樣,而自己的一生剛好就是在做一件與花息息相關的事 ,將扎魯特地區盛產的杏花一針一線的縫在布料上,做袍子的邊兒,製成靴子的面兒,從十多歲和額吉學習刺繡的小女孩兒一直到六十多歲教自己的孩子的老額吉,繡到子孫滿堂,繡到生活裏不能沒有它。其其格身上穿的蒙古袍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大概就是老額吉結婚的時候做的新衣,到現在依舊布料光滑、顏色鮮亮,針法縝密,跟剛繡出來的時候沒有兩樣。

  扎魯特旗的蒙古族刺繡手藝很難,看似一朵朵簡單的杏花其實十分不好繡,花朵顏色深淺的把握、針法的緊密都直接決定繡出來的花兒是否生動,繡一片布料需要一兩天的時間,一件衣服上最起碼也有20塊刺繡組成,這樣幾個月才能完成一件蒙古袍製作,一雙刺繡靴子就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一般一年也就做上三雙,每雙靴子融入了民族工藝的傳承和一針一線綴起的時間。

  每個蒙古族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刺繡蒙古袍,老人給後世的紀念或許就是一身能穿一輩子的衣服和靴子,穿在身上的衣服就想起縫衣的額吉,想起她的善良,想起她的淳樸,蒙古族的親情大概就是如此傳承的。

(實習記者 吳長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