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遵守競選時的承諾、退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這一決定在全世界引發激烈反對。「美國第一能源計劃」替代奧巴馬政府的「氣候行動計劃」,是特朗普政府「美國利益第一」「從全球事務中脫身」的具體表現之一,其核心要點包括:能源盡量自給自足、取消「氣候行動計劃」、開發本土頁岩油氣、支持並振興清潔煤炭工業、能源發展以保護環境為優先等內容。
美國的一意孤行勢必會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產生消極影響。美國前國務卿克里稱,這不是美國優先,而是美國落伍。美國有識之士擔心,美國將全球治理領導權拱手交給中歐。
中歐攜手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備受矚目,意義重大。首先,捍衛多邊主義及聯合國權威。氣候變化是全球最嚴峻的挑戰之一,各國都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聯合國為此做出巨大努力,達成來之不易的《巴黎協定》,美國新政府的政策無法改變這一歷史趨勢。歐洲與中國攜手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增強國際社會對多邊主義的信心。
其次,推進全球發展模式轉型。中歐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和改革我們的能源體系,是創造就業和投資機會、實現經濟增長的重大驅動因素」。中國推行的「新發展理念」對達成《巴黎協定》「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潘基文語),並率先批准巴黎協定,給長期倡導低碳、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歐洲以巨大欣慰。
再次,加強南北合作,制定新的國際標準。中德、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歐盟和中國同意在推廣電動汽車、能效標識和追求綠色創新的科研上展開合作,制定國際標準。雙方還將致力於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推動互聯電力網絡。
總之,中歐攜手推進全球氣候治理,不僅促使全球發展模式轉型和氣候治理,而且探索出南北合作的新途徑,推進南南合作、南北對話,服務於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