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去年「十一」黃金周零售和餐飲消費過萬億元 資料圖片
在國家發改委15日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趙辰昕表示,去年中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發展質量與效益兼備,總的看今年中國經濟開局良好,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重點改革和重大政策效果不斷顯現,新的一年「聞雞起舞」。他表示,發改委上月共審批涉資逾1700億港元共18個投資項目,以水利、交通和能源為主。\大公報記者張寶峰北京報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發布報告稱,中國經濟去年增速高於印度,成為主要經濟體中第一名。與此同時,亦有觀點認為中國為提高經濟發展速度犧牲發展質量。對此,趙辰昕回應說,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同時,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新增長點加快形成
趙辰昕說,去年初確定的「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完成情況較好。鋼鐵、煤炭去產能年度任務超額完成,商品房庫存水平持續下降。此外,各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步伐加快,新增長點、增長極加快形成。趙辰昕表示,2016年中國不僅有亮眼增速,更有結構優化、改革突破、民生改善,所以中國的發展是有質量、有效益的。他指出,去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6%。
趙辰昕介紹說,今年1月發改委共審批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8個,總投資1539億元人民幣(約1739億港元)。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領域。其中農業水利項目6個,總投資960億元人民幣(約1085億港元);交通基礎設施項目3個,總投資241億元人民幣(約272億港元);高技術和信息化項目3個,總投資36億元人民幣(約41億港元)。至於國家重大工程進展情況,趙辰昕透露,截至2016年底已累計完成投資7.92萬億元人民幣(約8.95萬億港元),開工48個專項、507個項目。
在談及中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時,趙辰昕稱近年中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加快向體系化方向發展,投入運行和在建設施總量近40個。這些設施建設呈現出「技術更先進、布局更完整、運行更高效」發展新態勢,為中國實現「十三五」時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目標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