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戰略諮詢公司貝恩發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3年來首次呈現上升趨勢,市場總值為170億歐元,上漲4%。相比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海外消費,中國本土消費增幅超過前者5個百分點,這一反超是2001年以來的首次。無論報告數據還是諸多奢侈品牌的銷售數據,都顯示「中國奢侈品消費正呈現回歸本土化趨勢」。
是什麼促成了這一轉變?曆峰集團將部分原因歸於該集團的「公平定價政策」。自2015年起,香奈兒率先改變定價策略,將中國內地售價下調20%,歐洲售價上調20%,調後兩地價差不超過5%。隨後,卡地亞等品牌也相繼跟進。
除品牌的市場戰略調整之外,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則認為,中國關稅政策的調整,對降低奢侈品進口成本和售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價差縮小,只是近年來境內外消費局勢雙重變化的一個突出表現。
一方面,境外消費權重在轉移。中國境外遊迅速發展,僅剛過去的春節期間,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總量就超過600萬人次,出境市場向二三線城市和內陸地區延伸。另一方面,境內消費優勢在增強。中國跨境電商平台日益崛起、奧特萊斯等新型業態不斷豐富。與以往遠渡重洋的購買相比,「指尖上」與「家門口」的選擇更顯便利。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中國內地購買商品簡化了維修和售後服務,這也讓本土購買奢侈品更具優勢。
趙萍指出,當中國人收入進一步提高,許多現有的奢侈品會變成觀念中的高品質、高檔商品。「根據《消費品標準與品質提升規劃(2016-2020)》,到2020年中國重點消費品的國際化程度將達到95%。中國正努力爭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當國產商品量質升級,迷信國外產品品質的消費者也會轉而關注高品質的國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