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德雙方代表14日在瀋陽簽約合作,未來將共同在協作機器人等多領域展開合作 大公報記者于珈琳攝
【大公報訊】記者于珈琳瀋陽報道:中國製造2025對接德國工業4.0的又一全新領域─代表工業機器人最前沿技術的人機協作機器人,未來將在遼寧瀋陽實現關鍵技術本土化以及產業化生產,項目落地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瀋陽遠大集團與德國核心研發團隊14日就此簽訂合約,初期將採用技術研發在德國、產品產業化在中國方式,明年下半年實現產品上市,逐步實現研發本土化突破。
人機協作機器人是當前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國家《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重點發展的標桿性產品。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國庫卡,2014年首次在中國發布協作機器人,首次實現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直接合作,協作機器人也因其高度安全性和智能化,被認為是工業機器人的最前沿科技,未來將滿足更多中小企業的自動化需求。
機器人產業現「超車」機遇
行業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將突破43萬台,其中,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9億港元擴張至2025年的897億港元。中國現佔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市場25%份額,行業潛力巨大。
瀋陽遠大集團的中方技術負責人李遠平認為,協作機器人將成為中國推動智能製造的關鍵產品,更是中國機器人產業「彎道超車」的機遇。本次合作項目邀請到德國漢諾威大學知名研究教授和參與研發目前世界最先進協作機器人iiwa的主要技術負責人等多位德國專家、高級技術人員參與,未來或在宇航等更多領域開展合作。據悉,該項目協作機器人實現量產後,將廣泛應用於3C(電腦、通訊、消息電子)製造、金屬加工、食品加工等新興市場,服務小型零件裝配、物料分揀、機床上下料等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