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圈頭古水鎮裏的老房子
如果說圈頭村的音樂是一部口述的歷史,那「圈頭村的建築是一部凝固的音樂史」,河北大學建築工程學院賈慧獻教授說。賈慧獻並沒有從一磚一瓦解構房子,而是把大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無處不在的蘆葦。失去丈夫多年的老黑妮兒,一直沒能離開從地主那裏分來的老房子,這套有20平米的老屋明顯比周圍的房子大一號,窗花雕刻也講究一些。不過,老屋建築用材與周遭並無不同:從葦屋頂、葦隔牆、葦擋風、葦炕蓆、葦窗簾,到小院中的葦籬笆、葦籮筐,家家戶戶幾乎都是一個蘆葦藝術的民俗博物館。「這些在現代水鄉建築中往往被忽視了的葦元素」,賈慧獻教授說,「在這裏找到了皈依和靈感」。
如今,白洋淀靠南水北調補水勉強生存着,圈頭古鎮亦面臨着被「改頭換面」的命運。「儘管圈頭古村落的消失,就像沙漠侵蝕草原一樣不可阻擋」,河北大學旅遊學院孔旭紅教授說,「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如實記錄圈頭村的所有文化信息,把這一中國文化古鎮的標本保存下來」。
(記者 顧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