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哈爾巴嶺化武夢魘難除

時間:2016-12-14 03:16:38來源:大公網

  圖:技術人員正在挖掘掩埋了半個多世紀的日本遺華毒彈 資料圖片

  吉林省敦化境內的哈爾巴嶺和長白山脈眾多富饒美麗的山嶺一樣,曾是中國百姓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山嶺兩旁是蔓延至天際的大片草地,恍如「世外桃源」……但在地圖上,你根本找不到通向山嶺深處的路,因為這裏是現今發現的日本遺留化學武器(下稱「日遺化武」)最大埋藏點,一千公頃土地現已劃歸軍事管理區。三十三萬枚被集中掩埋、處理棘手的毒彈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乃至草木生靈至今仍困在夢魘之中。

  大公報記者盧冶敦化報道

  從敦化市區出發,沿東南方向行駛五十公里左右,按國道旁的指示標識轉彎進入「專用路」,銷毀日遺化武的基地就在路的盡頭。據當地人講,這裏原來是濕地,因為要運輸毒彈才通了路。當地人都管這座基地叫「炮彈溝」,因為裏面有多個埋藏炮彈的大坑,據說面積最大的有三百多平方米。

  敦化地方志記載,一九四五年九月,西吉祥村一枚日遺毒彈爆炸泄露,全村兩百多人有一半中毒身亡。一九四七年,當地更是每個月都有人受日遺毒彈傷害,全年共計九十二人死亡。

一千公頃危地成為無人區

  一九五一年,東北軍政機構在敦化成立了「廢毒彈處理委員會」,負責調查、搜集日遺化武。到一九五三年底,集中在敦化的彈體已有相當規模,但當時技術條件有限,只能集中掩埋,而哈爾巴嶺被定為日遺化武埋藏地。目前,在這裏發現的各類日遺化武彈體約有三十三萬枚。

  行車靠近基地,門崗由中方駐軍把守,記者被攔截在門崗之外,路旁不時有車輛駛入,駕駛員多為軍人。

  三公里外有三戶民居,在此地種木耳的李姐告訴記者,「每天早上八點,日本人的中巴車就會從家門口通過,傍晚又會返回敦化市,偶爾還有貨車隊從這裏經過,估計拉的是炮彈。」

  李姐的丈夫說,「咱們看到的門崗是第一道,到挖掘和回收毒彈的深坑,還要經過三道崗。前幾年還有村民進去過,聽說裏面還在蓋樓。方圓約一千公頃已成為軍事管理區,區域內沒有人居住了,幾座老村子都整體搬遷了。」

已發現遺華化武僅冰山一角

  日前,外交部化武辦和國防部化武辦在吉林聯合舉辦「處理日遺化武工作紀實展」,近千件圖片、實物訴說着處理日遺化武的危險和艱辛。國防部化武辦原主任孔利在紀實展上表示,吉林省可謂日遺化武的「重災區」,埋藏量約佔已發現日遺化武總量的九成。

  對於敦化日遺化武,吉林省博物院的趙聆實曾作調查並撰文稱,「日軍毒氣彈散落在十個鄉鎮的田間、沼澤、荒野及灌木叢中,總面積達一千六百多平方公里。從日本投降起,敦化境內不斷有人因接觸四處散落的炮彈和毒氣彈而致傷致死。僅大橋鄉就死傷百人。」

  但哈爾巴嶺的「毒害」,也只是冰山一角。中國外交部化武辦公開數據顯示,迄今為止,已在中國十九個省市的九十多個地點發現日遺化武。據不完全統計,半個多世紀以來,遭受日遺化武直接傷害者已達兩千多人。

  日遺化武究竟有多少?中國多次要求日方提供詳細信息未果。不過,日本學者吉見義明根據檔案資料統計,「日本從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共生產毒氣七千三百七十六噸,裝填毒氣彈七百五十一萬多件。戰敗時,留在日本本土毒劑三千八百七十五噸,其餘三千五百多噸都留在了中國。」

  幾十年裏,中日雙方已進行的兩百餘次現場調查作業,共發現四十餘萬枚,且不斷有新的發現。截至今年八月,已在南京、石家莊、武漢、哈爾巴嶺銷毀四萬餘枚,回收五萬餘枚。二○一三年至今,屬於日遺化武「試銷毀」階段,從明年起才將進入正式銷毀階段。磕絆與拖延,幾乎成為中日雙方這場曠日持久的「官司」的主旋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